左图 黄河大拐弯—太极湾
下图①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
② 美丽的青海湖
③ 青藏高原上的油菜花
④ 黄河岸边
赵红继摄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不平则鸣,遇强则抗,黄河的性格恰恰就是中华民族的性格。
从仰韶文化算起,黄河滋养华夏民族已有7000年,而且,我们及子孙还要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生存发展,黄河到了我们来赡养的时候了。
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吟诵这句诗,眼前瞬间就会出现一条浊浪排空的大河,从遥远的天际滚滚而来,横空掠过的画面。
其实,论长度论年入海流量,黄河在世界大河家族里算不得老大,但在华夏儿女心目中的分量却很重。关于赞美黄河的诗,可信手拈来,而且很多都是千古绝唱,除了李白,还有刘禹锡、王之涣、王维,这些古诗,意境雄浑,意象辽阔,浩浩荡荡,苍苍茫茫。黄河总是把人的意识引向极为广阔而辽远的空间。
我出生在离黄河南岸不足百里的村子里,那里是黄河流域所涵盖的地方,黄河哺育了我。然而直到19岁我参加工作,居然没见过身边的黄河,这是贫穷落后带给我的遗憾,但是黄河一直驻在我的心里。曾经有一个梦想,我要从黄河的源头,沿着奔腾而下的黄河之水行走到黄河的入海口,去亲身感受这条大河跃动的脉搏。我用了30年的时间,分段踏勘,十数次走近黄河,这个梦想正接近实现。
天上黄河
2001年夏天,揣着几分冒险,我上了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在近乎无人区的约古宗列盆地,用心灵触摸了一把巍峨的雪山与古老的冰川,整个心灵都为之震撼。这个非凡的地方是黄河源头,古人李白没有能力走到那里,那里就是诗人想象的“天上”。
念青唐古拉山上冰雪融化的水,顺着大山的皱折淅淅沥沥地淌下来,在山脚,我俯下身子,见那水晶莹剔透,用手触摸,冰凉浸肤,珠玑般润滑。我还看到,棕黑色的石块缝隙里,一簇一簇的草甸下面,甚至牦牛踏踩过的蹄窝里,清澈的溪流悠闲、散漫甚至有些慵懒地流淌着,呈现着一种弥漫式散射状的形态,就是这样的状态,黄河悄悄地孕育着,以她特有的方式慢慢汇聚着她的能量,开辟着她前进的道路。
“九曲黄河”比喻黄河的湾多,事实上黄河何止千曲万曲?非洲的尼罗河,虽流经六个国家,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在地图上看,那几乎是一条直线,没有太大的弯曲。但黄河却不一样,从整体形态看,她流出了一条似无规则的路径,正是这种走势与形态,仿佛一位仁慈的母亲,用她柔软而弯曲的长臂,把广袤的大地均挽于怀里。她在苍凉的青藏高原孕育而成,本可以依照我国西高东低的阶梯路径,沿青藏高原顺势东下的,她却没有,善解人意且似乎被赋予某种使命似的,由西北向东南斜插过去,专门眷顾了那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一个偏僻的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地方,让这个荒凉的地方因此不再荒凉。黄河忘不了生养她的土地,折返后,由东南再向西北大举进发,直达青海湖边缘,在青藏高原上迂回了近2000公里,来到了西北重镇兰州。
兰州对于黄河有它的特殊意义,兰州以上,黄河一直在青藏高原上迂回穿越,既吸纳万千溪流,又沁润滋养高原,更汇聚大河能量。在青藏高原上,除了冰川雪水的融化,又有了黑河、白河、湟水、大通河等河流先后汇入,到了兰州便形成了气势颇为壮观的黄河。严格意义上说,黄河之水七成形成于兰州之上,而且,兰州上游的黄河水基本是清澈的。至此,黄河水本来可以顺势东去,直奔大海的。但黄河仍然没有,她调头偏偏向着西北方向,且势如破竹,穿越贺兰山脉,敞开胸怀拥抱了干旱的西北大漠戈壁,让广袤的内蒙古草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得到了母亲河的浸润滋养,于是这才有了我国北部美丽的草原和赛江南的河套平原。
厚土浑醇
黄河结束了河套地区的行程之后,90度右转,沿晋陕两省边界,一条直线由北向南,穿越了整个黄土高原核心区,到了潼关无奈被高高的华山所阻,才左转向东流去。在这一带,黄河和高原共同孕育了颇具世界影响的历史名城,如西安、洛阳、开封等,形成了大中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2017年秋天,陕西省沿黄观光公路刚刚通车,我曾自驾来到陕西省最南端的神木,顺流而下,沿黄河行驶约1300公里,穿越了大部黄土高原,填补了我这一段的空白。顺访了黄河沿岸的几座古城,黄河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完整。其实黄河的上游,也是清秀宜人的。我在上游的泽曲草原,完全被那里水草丰沛草原景色所倾倒,黄河在那里蜿蜒曲折,青草碧水,蓝天雪山。但是,黄河一旦进入苍茫而浑雄的黄土高原,就仿佛变成了充满着野性而且非常泼辣的女汉子。也正是黄土高原,让黄河拥有一般河流所没有的特质。
延安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产物,冬暖夏凉,古朴厚重。面对窑洞我思绪万千,窑洞里有太多的学问,而且它成就了中国革命的伟业。上世纪80年代初,我去过延安,那时候,漫天黄沙和信天游在满目苍凉与贫穷的黄河两岸飘荡。30多年之后,我再次来到这里,已经颠覆了我的想象。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石墙,红檐,碧瓦,亮丽的民居替代了单一的窑洞,宽阔的公路上,果农正开着汽车把山里的优质苹果和大枣运往城市。当年红军东渡黄河,以及毛主席伫立黄河岸边酝酿《沁园春·雪》的地方,已初具现代化新农村的雏形。
其实不是黄河缺水,而是黄河在兰州之下流经的广大地区,已经很少产水或基本不产水。相反,干渴的草原戈壁以及华北平原,都需要黄河乳汁的滋养。仅黄河下游的豫鲁两省,每年非常奢侈地掠走了黄河水总量的七成之多。黄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有3亿多亩耕地,居住着1亿多人口。黄河以占有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承载了全国15%的耕地面积和12%的人口供水重任。真心说,黄河不堪重负,活得挺累的。
如果说黄河是母亲河,那么黄土高原就是父亲般的高原。黄土高原有父亲一样伟岸的身躯,博大的胸怀,深厚的内涵;有父亲一般沉稳内敛的性格,从不高调张扬,默默地提供着最坚实的支撑,最深切的关爱。《易经》有言:“天地玄黄”,当你身处黄土高原俯瞰滚滚的黄河时,你才会真正理解,为什么我国传统文化对黄色如此推崇。有人认为,黄土高原的景观是单调且乏味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黄土,就是满目沧桑的纵横沟壑,那里缺少绿色,缺少灵气,缺少生机。其实不然,与江南水乡相比,黄土高原的景色,大气壮观,广阔苍凉,浑醇绵长。整个黄土高原,是经季风和雨水亿万年雕塑而成的,黄土在雨水的侵蚀和冲刷下,便塑造成了沟壑纵横千姿百态的黄土高原。这是一种雄浑大气的美,有一种震人心魄的力量。
生生不息
黄土高原这种风成地貌,既盼雨又怕雨,特别是夏季大雨过后,松软的泥土,经雨水冲刷后便无法自保。尤其是天降暴雨时,那些基本没有植被覆盖、生态极其脆弱的地方,雨水极易造成泥土的滑落和坍塌,泥水因此滚滚而下毫不吝啬进入河道。黄土高原的体量是巨大的,它覆盖了晋陕两个省的全部,甘宁的大部,以及内蒙古、河南的局部,黄河水泥沙含量便可想而知了。我3次到过黄河壶口瀑布,我每次都伫立在那里很久很久,观壶口瀑布气吞山河的气势,听壶口瀑布雷霆万钧的声音。黄河在这里由宽突然变窄,垂直跌落百余丈,壶口深处的龙槽像一个无形的大洞,吸引着棕褐色的犹如巨兽般的黄河水向下狂泻。奔腾的河水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摔得粉碎,碎成点,碎成沫,碎成漫天大雾,然后在太阳光下化作美丽彩虹立于天地之间。黄河啊,博大宽厚,柔中有刚,不平则鸣,遇强则抗,壶口瀑布最能代表黄河的性格,而黄河的性格则恰恰就是中华民族的性格。
黄河在“世界屋脊”诞生,从祖国的高原和腹地流过,被誉为中华“圣河”“母亲河”。但是由于黄河的泥沙含量太大,到了地势平缓的华中平原,河床变宽,流速变慢,泥沙沉降,河床不断抬高,造成下游几百公里成为地上悬河。有历史记载,黄河溃口就达1500多次,大的河床改道就有20多次。由于河床高出地面,改道后的黄河,无法再回到原有的河床,泛滥的黄河水恣意妄为,随处流淌,庄稼被淹,村庄被毁,饿殍遍野,造成了历史上不堪回首的黄泛区。因此,黄河又有“害河”的不光彩称谓,这未必是黄河的错。据说,原来的黄土高原,植被茂密,满山青绿,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高原的植被遭到了破坏。事实证明这种说法并不是臆猜。因为,在黄土高原上的山西,有全国最富余的煤矿,煤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那里曾经有过浩瀚的森林。
2017年的10月间,我专门沿着黄河开封段走了走,发现黄河进入坦荡的平原,失去了在黄土高原形成的野性和泼辣,水也变得明净了一些,温顺的像只绵羊。河面浅而宽阔,水流无力,很多地方,可能由于早年的挖沙采石,河床上成片出现了没有流动的死水潭,让黄河失去了朝气与活力。地表水匮乏的华北平原,难有支流再向黄河补水,因灌溉和城市用水,干旱的华北平原却依然肆无忌惮掠夺黄河有限的水源,以至于让黄河主干反复出现断流的尴尬局面。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细细想来,从仰韶文化算起,黄河滋养华夏民族已有7000年,而且,我们及子孙还要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生存发展,黄河到了我们来赡养的时候了。保卫黄土,保卫黄土高原,就是保卫养育我们的母亲河,就是保卫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就是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