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1日早间消息,脸书将因为剑桥分析数据泄露事件面临第一次处罚——来自英国的66.4万美元罚单。而且,英国的处罚可能只是开始,欧洲其他地区和美国同样在调查此事。关于技术进步与隐私保护的话题也远未结束,“刷脸”时代会刷走隐私的担忧近来持续发酵。
技术更新迭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一些人在秉持着拥抱新科技态度的同时,又对高科技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他们认为,技术进步与隐私保护是一对“冤家”,几乎每一项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都会触发隐私威胁的讨论。特别是当下,数据成为优质资源,相关企业“千方百计”地收集用户信息,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把隐私暴露在空气之中。
但是,技术进步可不是隐私保护的“天敌”。呼吁加强对公众隐私的保护,并不是要去抵制某些新技术或新应用,也不是要退回到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切不可因为技术进步导致隐私保护难题就因噎废食,而应认识到技术创新本身也在强化保护隐私的能力。所以,应该持有的态度是,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技术对隐私的挑战,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政府层面,要让立法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进一步明确隐私权的边界,更加细致地列出“不可为”的内容;降低维权成本,进一步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力度,减少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可能。具体到引发人们深深担忧的人脸识别技术,鉴于其已经在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发力,未来或将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不妨把个人生物信息权作为重要的基本权利加以保护,明确对其使用需要征得本人同意。
企业层面,要让技术创新有规矩可寻。相关企业不仅要遵守法律规定,守住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红线,更应该在做出技术研发的选择时就把隐私保护考虑进去,解决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同时,在推进技术商业化应用的过程中,采集个人信息需先得到用户授权,对于非必要的隐私数据,不应非法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要有明晰的边界,对于密码、指纹、人脸特征等认证信息无权违规使用;承担保障数据安全的义务,防止因系统漏洞或防护不力造成用户隐私泄露。对企业而言,唯有兼顾了隐私保护的技术进步才是真正的技术进步,唯有真正的技术进步才能经得起各方检验,形成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
个人层面,要提高隐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访问正规的网站,避免被钓鱼网站骗取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仔细阅读每个应用弹出的隐私协议,确认内容后谨慎做出“同意”或“拒绝”的选择,充分用好包括知情同意权在内的各项权利。
总之,面对正在改变未来还将持续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黑科技”,大可不必太悲观。因为,新技术发展到哪里,隐私保护就挺进到哪里,是共同坚守的原则;也因为哪些数据具有私人性、哪些信息一次授权一次使用、企业与用户的责任如何界定等一系列问题,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求索着答案。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定能真正畅快无忧地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