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资1.5亿元的项目,办完环评手续只用了1个月时间,这让邢玉龙有点意外。“按照以前规定,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要到省环保厅办理环评手续,从提交材料到办妥,最快也需要3个月。”邢玉龙是甘肃张掖市高台县方正节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对审批手续流程很熟悉,“在省里批,排队的企业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又得重新走流程。从兰州到我们县里,来回1000多公里的路程,成本很高。”
张掖市自2015年5月起在甘肃省率先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将建设项目分为申报、备案、审批三大类,并逐步规范为备案、审批两大类。按国家规定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其他需要编制报告书和报告表的项目分为A、B两类严格进行审批,其中B类项目取消了专家技术评审环节。
“以前修条一两公里长的道路,也要编制环评报告,组织专家评审才能拿到环评手续,对企业和环保部门来说,都是不必要的负担。”高台县环保局副局长赵兴华告诉记者,分类管理改变了“一刀切”的环评程序,提高了环评审批效率。
张掖市环保局环评科副科长张成国介绍,自开展环评改革以来,张掖市已为2147个项目办理了环评手续,对其中的562个项目进行了简化办理,当日办结;其余1585个项目中进行专家技术评审的有209个,只占13.2%。
时间缩短的同时,企业成本也在大幅下降。自2016年3月起,张掖市在环评中全面停收技术评估费,单个项目环评审批费用比过去平均降低50%左右;2018年开始评审费用全部由财政承担,又替建设单位节省了专家评审、会议筹办等相关费用,单个项目环评审批费用再次降低了30%。
通过改革,使环评流程成功“瘦身”,那么是否意味着监管松动了?张掖市环保局局长马成的答案是“更严了”。
“虽然环评审批前置条件减少了,但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刚性要求不降低,环评要求执行更加规范化。”马成介绍说,张掖市将全市划分为特殊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人居功能区、工业准入优先区5个区域,分区实施环境准入和差别化管理。
目前,张掖市落实了县(区)对所有项目100%全监管、市级对审批类项目100%全监管的要求。环境监察人员在环评批复后当周对接企业环保设施设计和环境信息公开情况,当月跟踪检查和督办环保设施“同时施工”情况,当季督查环保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当年验收已建成并落实“三同时”的建设项目,实现了“重评轻管”向“评管并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