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世界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前争论不休 落实后运行平稳
韩国缩短劳动时长相关法案正式落地
本报驻首尔记者 白云飞

韩国《劳动基准法》修正案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尽管该修正案曾遭遇众多质疑,但真正开始落实后舆论担心的“副作用”并未充分显现,企业通过提前统筹安排,合理调整了工作时长,员工也体验到了修正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新气象。

今年初,韩国国会通过了《劳动基准法》修正案,并将韩国企业按规模分为3档,不同规模企业分阶段落实《劳动基准法》修正案。其中,员工在300人以上的大企业于今年7月1日率先落实该修正案,因此,7月1日也成了《劳动基准法》修正案实施的起点。

《劳动基准法》修正案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缩短了每周工作时长。韩国此前规定每周周一至周五每天可工作8小时,周末两天也可各工作8小时,另外每周可弹性安排12小时工作量,合计每周工作时长不得超过68小时。修正案则规定,每周周一至周五每天可工作8小时,每周可弹性安排12小时工作量,合计每周工作时长不得超过52小时。其次,规定节假日期间工作8小时以内的,用人单位需额外支付50%的薪金。超过8小时的,用人单位需额外支付100%的薪金。第三,将特例行业由原有的21类缩减为5类,包括陆运、海运、空运、其他运输服务业和保健行业。

《劳动基准法》修正案出台后,在韩国国内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有观点认为,修正案的出台反映了韩国试图在改善民生、解决社会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但也有分析指出,任何政策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难免会出现“副作用”。

从韩国国内媒体反响来看,对该法案“副作用”的担忧占据了上风。多个主流媒体以其副作用为主题,对多个行业展开考察并连续报道。综合来看,其担忧一是韩国近一年来颁布了包括缩短工作时长等多项改善民生的政策,也意味着韩国企业需要在员工福利待遇上付出更多,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二是韩国企业已经适应了此前的《劳动基准法》,并以原有工作时长为前提,安排好了业务量和员工雇用数量,修正案缩短工作时长后,可能使企业陷入经营混乱;三是担忧会否削弱韩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并影响宏观经济;四是部分低收入群体原想通过长时间工作来获取更多薪水,缩短工作时长可能会影响到这部分群体增收。

事实上,《劳动基准法》修正案体现了韩国对国情社情的现实考量,有其合理成分。韩国政府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为参照,发现韩国每年工作时长要比OECD成员国平均年工作时长多出300个小时,属于工作时长较长的国家。《劳动基准法》修正案有助于降低过劳危害,包括减少过劳猝死情况的发生,以及减少因疲劳工作而导致的生产事故。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韩国政府认为,应该通过高效工作完成业务,而不是通过长时间工作来完成业务。韩国国会预算改革处研究报告表明,若工作时间每减少1%,工作效率将会上升0.79%。

其实,在推动《劳动基准法》修正案落实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配套措施。一方面,对企业弹性监管,先松后严。考虑到企业需逐步适应《劳动基准法》修正案,韩国政府设置了6个月的过渡期。在这6个月里,虽启动了相关监管程序,但可视情况对未严格执行《劳动基准法》修正案的企业不作处罚。但从明年1月份起,韩国将从严执行监管。为此,韩国雇佣劳动部今年上半年设置了200名劳动监察官,下半年还将增设600名劳动监察官,负责直接对各相关企业开展督查工作,执行《劳动基准法》修正案不严的企业将面临处罚。另一方面,在减少工作时长的同时,减轻民众经济压力,包括降低住房、通信、医疗、抚养和教育等方面的费用,并继续推动临时工向正式工转换,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

尽管在《劳动基准法》修正案正式施行前,韩国国内争论不休,但7月1日正式施行后,韩国国内企业总体经营状态平稳,并未出现明显混乱。从企业角度来看,诸多大企业早已提前作好了准备工作。韩国雇佣劳动部在5月份和6月份对3000多家第一批执行修正案的企业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59%的企业已提前通过各种方式将每周工作时长修改为52小时,提前适应了新政策。例如,有的企业实行浮动上下班时间制度,给员工更多自由度,并削减总工作时长;有的企业以月为单位尝试削减工作时间,做到平均每周工作时长52小时。

从企业员工角度而言,该修正案也获得了不少口碑。很多企业员工表示,工作时长减少后有更多时间用来健身、休闲娱乐和陪伴家人,身心更加健康,压力有所减小。尤其是对韩国已婚职场女性而言,其积极作用更加明显,解决了照顾家庭、接送孩子上下学等不少生活难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