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保定白石山景区。
图② 秦皇岛山海关长城。
图③ 张北县坝上草原。
(以上由河北省旅游委提供)
图④ 丰富的节庆活动成为旅游的一部分内容。 蔡广清 任英文摄
图⑤ 复建的中西合璧的唐山老火车站。 蔡广清 任英文摄
河北从古城到大院、从山区到草原、从海滨到乡村,把发掘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发展旅游的灵魂
“花香纷飞,正是春带夏来时”。
这个夏天,伴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东风,唤醒了乡村的古今、矿山的岁月、古城的文化,让人感到、看到、触摸到了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的坚韧脊背。
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河北给旅游事业以文化的灵魂,令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旅游画卷,一节节浩繁动人的文化篇章,源源不断地述说着旅游与文化兼容并蓄带来的愉悦。
河北镶嵌京津,是个沁满燕赵文化魅力,聚集红色的、历史的、自然的、现代的旅游资源而交织生辉的大省。
天下熙熙,旅行者接踵踏来;神秘奇绝,演义千百年春秋。人与景观构筑着绚丽多姿的风景长城。
结合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河北在2016年要求充分利用旅游业具有美好发展前景和无限发展商机的优势,精心包装重点旅游项目。河北省旅游委由此瞄准保定地区的涞水、易县、涞源三县,展开了由地质环境到可供给项目的详尽考察和论证。他们把挖掘完善清西陵、狼牙山等景区历史文化及故事作为重点,通盘设计了“三县成一线”吃、住、行、游、购、娱“无界限旅游资源配置”的格局,尤其注意雕筑“文化先导”的亮点,将清西陵的历史、狼牙山的故事融入导游词中,一改过去“干巴游览、理解多少算多少”的状态。
“狼牙山五壮士,孩子只是在书本上见过。这回孩子身临其境,听五壮士的故事,看狼牙之峰,给其幼小心灵埋下了‘革命’的火种。”来自吉林省白山市“杨靖宇战斗过的地方”靖宇县的游客张淑芬这样说,有了文化内容,景区就有了灵魂。
在河北一提到百年历史工业重镇,人们自然会把目光转向唐山。在这里,彰显着转型成果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异常火爆。
前不久,在游客如潮的簇拥下,笔者走进“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中国铁路源头——唐胥铁路起始处的“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
蒸汽机车展厅内摆放着开滦工人新近复原的可以开动的“龙号机车”,矗立着“中国铁路源头”纪念碑和“中国铁路零公里”地标。悲壮而慷慨的史实,会使你沉寝在中国工业起步初期艰辛历程的追忆之中。
复建的中西合璧的唐山老火车站内,锈迹斑斑的老式蒸汽机车和大型铁道装备,默默注视着满载游客的“中国铁路源头游”氢能源动力机车徐徐驶近。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会带你从一个境地走到另一个境地。
登上唐胥铁路天桥,俯瞰唐胥铁路起始之地,近听载煤机车的轰鸣,远眺“中国第一佳矿”忙碌的大工业生产场景,会让你感慨中国铁路从蹒跚起步到如今“高铁领跑世界”的巨大嬗变。
几个小时的游览,不难发现,开滦把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变为旅游产品,融合到工业旅游之中。
“开滦,中国煤矿的先驱。她不仅代表着唐山。而且,她的故事,能够唤起中国人的心声!”曾经为煤矿工人的笔者激动了!
旅游与文化两者融合程度愈深,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愈高,旅游产业链就愈长,附加值就愈大。
去年8月,河北开始“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以来,把力用在了激活文化资源上,不断提高文化在旅游中的配重,让公众享有文化权益。
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正定,靠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深远、持久、极具魅力的元素,走出一条古城文化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新路子……
晨钟暮鼓中,隆兴寺、临济寺里梵音袅袅,前来观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华灯初上时,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巷,灯笼高悬,布幌摇曳,给人一种穿越千年时空的梦幻。
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按照“以节造势、以节兴旅”的思路,抓住“节点”,融入历史文化,擦亮了“古城古韵、自在正定”的品牌,不仅展现了古城正定的历史文化特色,也提高了旅游竞争力。
以景为媒,串联成片,开辟了“古城+新区”“美丽乡村+古城+滹沱河”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按照历史文化走势,把分散的景区景点串成“画卷”、把“珍珠”串成“项链”,实现了从“门票经济”到旅游产业链全面开发的转型升级。
走进古城正定,这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翰墨丹青赏心悦目、诗书雅乐神韵悠远。正定就是依托这些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以打造“中国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围绕“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历史文化点”,让旅游成了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近些年来,河北从古城到大院、从山区到草原、从海滨到乡村,都把发掘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发展旅游的灵魂。
在河北现存的3万余处不可移动的文物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00处。享誉中外的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和承德、保定、邯郸、正定、山海关等,世人皆知。因它们具有熠熠闪光的历史,才为之戴上了“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双重桂冠。
河北在发展全域旅游事业中,使文化资源找到了新市场,获得了新发展,为全域旅游增添了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