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共享停车 不必因噎废食
□ 牛 瑾

随着私人汽车的普及,停车逐渐成了一件让人们犯难的事,急需寻找解难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享停车进入公众视野。只是眼下,一边是更多城市开始试水共享停车,政府部门或社会小区纷纷“打开”大门;一边是北京共享停车刚刚实行1个多月就“名存实亡”,“共享车位”的字迹模糊不清,停车场内空置的车位被车主上了地锁。这样的矛盾凸显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

通过错时共享,盘活闲置资源,提升既有停车场的利用效率,共享停车的概念在理论上的确很科学,它直指“车多位少”的供需失衡,切中有车一族“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的明显痛点,无疑是个妙招。但事实上,理论成立与现实操作往往是两回事,共享停车已经喊了好几年、在共享经济环境不断向好的当下依然火不起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技术层面,由于目前缺乏精准的定位导航,被“绕晕了”都找不到车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停车计时不精准的问题偶有出现,难以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管理方面,共享人不按时取车、车位拥有者无法停车,容易浇灭共享热情;对物业而言,允许社会车辆进入必定拉高风险指数,一旦发生车辆剐蹭,责任无法认定,带来的管理成本阻碍共享落地。还有,每月几十块钱的共享车位收益与增加的麻烦相比,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以上若干条加在一起,就不难理解共享停车今天的处境了。

其实,看上去很美的共享停车,考验的是城市管理的智慧。如今的遇冷,再次证明城市管理还要更精细一些、“绣花”功夫还要下得更深一些。毕竟,城市管理面对的问题五花八门,城市居民的利益诉求愈发多元,当“五花八门”碰上“愈发多元”,只有拿出更具针对性和更加灵活的解决方案,才能让好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再回到共享停车,既然明确了现实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意味着可以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可以依托新技术,升级停车APP的功能,实现高效精确的共享停车管理;可以收缴“滞纳金”甚至建立黑名单,治理超时停车的问题;可以细化相关激励政策,适当上浮共享车位收益或优化定价策略,通过动态价格分配车位、提高利用率、增强吸引力。除此之外,也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强市民对公共利益的理解,提高对社会公共治理有效参与的意识,让车位拥有者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奉献者,也是受益者。

总之,共享停车具备市场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逐渐成熟和物联网建设的全面推进,也具备日益发展完善的基础。所以,不要因为当下的遇冷就匆匆结束共享停车的探索,而是要共商共治、群策群力,不断磨合优化方案。这样的做法,对今后城市管理中还会出现的市场有需求、发展有基础的一系列新问题,同样有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