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西省娄烦县因为改造后的农村厕所“没墙、没顶,只有个蹲便器”,而备受舆论关注。当地有关部门称,这主要是因为县级财力不足造成的。其实,类似的农厕改造问题在其他地方也有,其一就是“旱”改“水”之后,没有暖气的农厕在冬季很容易水管结冰,难以实现顺利冲水,于是很多农户又把厕所改回旱厕。
不论是“没墙、没顶”,还是厕所改建后因为结冰问题而改回旱厕,都暴露出有关地方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既然县级财力不足,那么平均用力、只给每家建一个蹲便器的做法显然不妥,就不妨先部分改建、逐步推进,建上围墙和顶棚,通上冲水并确保冬季不被冻。只要在村民身边树起样板,让村民看到使用“水厕”的好处,村民们自然会对农厕改造工作更接受、更配合、更主动。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农厕改造绝不是“旱”改“水”一字之差那么简单,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建设围墙和顶棚,安装蹲便器和冲水设施,还涉及挖掘集便池、铺设废水管廊、疏通邻里关系等很多细节,需要基层干部做一番细致入微的沟通协调乃至调解说服工作。不过,这些问题只要工作到位,多站在为民服务的立场上开动脑筋,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真正需要提防和引起重视的,是个别人在动农厕改造的“歪脑筋”。
据报道,在山西娄烦县农厕改造中,市县两级财政为一个厕所投入资金2000元(厕所总造价3000元),即便农户没有匹配另外1000元厕改资金,但花了2000元的财政资金,在村里仅仅建了一个普通陶瓷品牌的蹲坑,成本上明显偏高。这不禁让人质疑蹲便器等相关建设用品的采购是否阳光,是否有工作人员跟商家勾结,想方设法套取厕所改造资金。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展开相应的调查并将结果公示于众。所以说,廉洁问题也是农厕改造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方面,只有确保农厕改造无腐败,才能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农村厕所革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增强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环。对此,各地各部门必须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改进作风,尤其是要克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形式主义做法,杜绝各类损公肥私的腐败行为,紧紧结合本地民居特点、财政实力和群众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落实好农村厕所革命的各项任务,让广大群众切实体验到农厕改造的舒适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