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6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周短评

港股市场迎中资股上市潮

新闻回放:6月25日,首只以同股不同权形式在香港上市的小米开始招股,时间持续至6月28日。小米预期定价日为6月29日,预料7月9日上市。同一天,美团点评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如果纳入即将上市的中资股,年内港股中资股IPO数量已达23家,合计首募规模达776.46亿港币,同比大增82.33%。对比过去10年数据,仅次于2015年同期规模。从IPO数量来看,也仅低于2014年、2015年同期表现。

点评:在当前A股IPO审核趋严、过会率下降的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公认的金融中心,有着成熟的市场和完善的机制,同时港交所今年进行了不少改革,把握了当下新经济发展方向,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此外,相对A股,港股对地产、互金、直播等企业的限制更少,好企业在港股市场也可享受与A股同等的估值,多重因素作用,吸引了不少内地企业赴港融资。不过,在流动性趋紧和贸易摩擦升温态势下,香港股市继续承压,不少企业出现破发的情况,部分涉及中资股的港股指数也均小于历史中位数。对此,投资者还需谨慎。

推动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

新闻回放: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新三板市场功能,并且提到将推动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实际上,几年前监管部门就提出,将试点推出投资于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股票的公募基金产品,但后来相关指引并未出炉。

点评:新三板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重要平台。但是近年来,新三板政策预期不明确,市场流动性进一步下行,新三板企业流失严重。推动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不仅有望扭转新三板企业流失的状况,更可以让更多投资者分享到新三板企业的成长收益。不过,要让公募基金愿意进来,新三板还要做些功课。相比二级市场,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风险更大,周期更长,收益更不确定。如何探索公募基金逐步进入的方式,如何在助小微和防风险之间保持一定平衡,新三板制度建设需要加快完善和健全。

险企加速布局大健康产业

新闻回放:近日,泰康保险集团宣布战略投资拜博,进军口腔医疗市场,成为保险业进军大健康产业的又一案例。目前,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泰康保险集团、新华保险等保险巨头,纷纷通过多种模式进军大健康产业,这些模式包括入股医药企业、组建自有医院、打造在线医疗服务、打造医养社区等。险企借此扩大业务范围,实现增值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点评:政策红利是险企加速布局大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从中央到各级地方,都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保险公司显然看到了其中孕育的巨大商机。从自身来说,保险企业通过集中“医、药、养老”等在内的大健康关联产业和客户,整合衍生产品和相关增值服务,可以形成一个与保险相关的生态圈,为自身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在市场准入、服务内容、质量监督等方面制定涉及大健康行业的标准及规范,助力保险行业与健康产业互动发展。 (点评人:孟 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