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首次批准成立的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也是面积大、海拔高、资源丰富、国内仅有的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2010年3月,国家批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试验区建设发展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
试验区主体区域为素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规划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地处“进藏入疆出甘”的中心地带和青藏甘新四省区交往的核心区域,向西直通中西亚,向南可达南亚,向东连接全国各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通道和开放门户,也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依托资源 构建优势产业
八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始终把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前提,把资源综合开发和深度利用作为主要抓手,把加快转换发展动力、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优先选择,经济结构日益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不断提质增效,集约化、一体化、融合高质化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迈出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新步伐。在产业谋划和构建过程中,严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规划为先导、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招商为手段、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核心、以政策为保障,找准定位、把握重点、力求实效,盐湖化工产业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提钾,向钾、钠、镁、锂、硼等梯级开发及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方向迈进,融合带动煤炭、油气、有色金属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多产业的联动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的盐湖化工循环型产业体系,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前提的煤炭综合利用产业体系,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金属冶金产业体系,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以原油开采、加工以及转化为主导的油气化工产业体系,以盐湖化工、金属冶金、煤炭综合利用、油气化工等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以柴达木特色生物种养殖规模化发展和系列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特色生物产业体系。同时,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环保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不断完善,特色优势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的承载能力全面增强,为海西州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过八年艰苦不懈努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已基本形成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综合利用、金属冶金四大传统基础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三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速形成,试验区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万元GDP能耗、水耗等指标全面提升,于2015年5月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验收。2017年6月,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工业园循环化改造验收通过。目前,格尔木、德令哈两个工业园建设和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乌兰、大柴旦两个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基本建成,循环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初见成效,产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成为目前西北地区最具投资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推进创新
强化科技引领
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海西州在支持推动试验区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国家创新型盐湖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科技平台、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孵化器以及3个农牧业研究机构。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实施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设立了1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和年均1000万元的创新资金,突破并转化了盐湖卤水海德鲁电解法提镁,膜法、萃取法、煅烧法卤水提锂,氯气氧化空气吹出蒸馏卤水提溴,光热发电熔盐储能,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和枸杞酵素生产等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节点技术,相继实施高强高韧镁合金、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镁阻燃剂、纳米级氧化镁、储热熔盐、结构性板材、高原枸杞酵素、冻干枸杞及非浓缩还原枸杞果汁等项目,有效改变了以往依靠投资、资源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试验区资源深加工企业产值比重达到66%,较2012年提高24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51.5%。尤其是通过“借脑工程”,广泛深入与清华大学、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衔接合作,大飞机拆解、石棉尾矿综合利用、空气压缩储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等一批代表未来产业转型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加快实施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以及通过国家创新型盐湖产业集群试点等已有的22个科技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关键技术突破,着力改变依靠资源消耗和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强化示范引领,重点打造格尔木察尔汗盐湖化工、德令哈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特色生物,大柴旦硼锂资源开发,西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乌兰煤炭综合利用和盐化等10个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倾力培育盐湖钾肥、盐湖镁业、藏格钾肥、金昆仑锂业、兴华锂盐、恒信融锂业、华牛生物、同仁堂生物、明阳新能源等40户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动资源开发向绿色化、高新化、高值化延伸,加速资源开发向科学配置、循环利用提升,产品向精深加工、深度开发转变,产业向中高端价值链延伸、集群式方向发展。
深化改革 提升发展质量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降成本、增效益,全方位补齐短板、加厚底板、筑牢长板,实现与全省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发展自己,在实施青海战略中助推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建设“五个千”产业集群,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核心企业,转换增长动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效益。未来5至8年,全面打造形成结构合理、优势突出、集约利用、链条比较完整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确保海西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积极对标进位,在多维度开放发展上发力提速,不断拓宽产业领域合作和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发展体系分工,着力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中央企业、大型国企和知名民企,加快产业“转移嫁接”和项目“孕育生成”步伐,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注重投资项目进驻后续配套服务能力建设,大力亲商暖商扶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为投资者“用心、安心、舒心”地创业发展营造“高效、便利、安全”的园区环境。大力实施人才集聚工程,不断完善和落实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流动、分配、激励和培育机制,着力引进科技型、复合型、领军型人才,缓解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缺乏的矛盾。
在市场主体培育上用好用足用活财税扶持、融资支持、人才保障等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政策措施。未来5年,着力培育5户以上销售收入过100亿元、5户以上销售收入过50亿元、25户以上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推动形成大中小微企业相互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群体。
未来5年是海西实现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向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迈进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州将紧紧抓住党的十九大带来的重大机遇,切实按照“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部署,以新理念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撸起袖子加油干,把试验区这张名片打造好,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试验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不断把试验区建设成为海西州乃至青海省开放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引领推动试验区在绿色低碳循环创新发展之路上走在全国前列,也为全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供图: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