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700多米的山神庙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北部,是一个纯山区村,全村91户153人,其中低收入户31户68人。村庄自然资源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户经济收入来源单一,2016年被确定为低收入村。“我们村是低收入村,但民风淳朴,干部团结,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和社会帮扶改变落后面貌。”如今,村党支部书记王永亮的梦想即将成真。
5月23日,北京市属国企精准帮扶低收入村“一企一村”结对扶贫签约会在门头沟举行。51家市属企业与54个低收入村签订了“一企一村”结对帮扶协议书,标志着北京市属企业结对帮扶北京低收入村全面打赢“脱低”攻坚战工作正式启动。山神庙村因此迎来了“结对”企业——北京新奥和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新奥和元是一家在城市功能区文体旅游项目运营服务方面经验丰富的企业。经过前期对接考察,确立了立足山神庙村培育和孵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目标,希望以此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能力,为村民返乡创业就业创造有利条件。王永亮告诉记者:“我们有信心通过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实现全村增收致富。”
2016年,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以2015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160元为基本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农户认定为低收入农户;将低收入农户数量超过本村农户总数的50%并达到一定规模、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行政村认定为低收入村。
北京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截至2017年底,像山神庙村这样的低收入村还有234个,低收入农户7.06万户、15.15万人,分布在全市9个区。
今年以来,北京市明确提出推动从单纯的“增收”向包括加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在内的“帮扶”转变,同时凝聚力量形成帮扶合力,加大低收入重点村与市管国企“一企一村”对接。
“我们把234个低收入村中最贫困、最偏远、最艰苦的54个村作为市属企业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帮扶对象。市属企业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使帮扶工作做到又精又准,见真效。”北京市国资委主任张贵林说。
此前,19家市管国企已经选派了20名第一书记与20个低收入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并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市场、科技、人才等优势,在产业发展、就业帮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51家市属企业与54个低收入村签订“一企一村”结对帮扶协议,更多的企业将参与到帮扶阵营中来。
北京市提出,到2020年,所有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低收入标准线,低收入村全部消除;力争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
张贵林表示,北京市属企业将发挥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推进低收入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低收入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低收入农户分享到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等。
在就业帮扶方面,北京市国资委已与北京公交、地铁、首发、环卫等7家公用企业签订责任书,明确要求7家企业提供4000个工作岗位解决低收入村劳动力就业安置问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精准投放到低收入村,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