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家长和孩子而言,有用的才是最值得投入的。文学和艺术只能在奔向高考大关的途中被一次又一次放弃
一个从海外留学回国的学子,当家人喋喋不休地问她在学校主攻专业是否拿得下来,成绩如何,就业冷热时,她却最想和家人分享她的选修课——设计和摄影,它们与她所主攻的经济和数学没有关联,对就业也不发挥作用,可是这两门课是她四年留学生涯最鲜明的记忆,学习的每一个瞬间让她至今魂牵梦萦,她感慨万分:Major is what you do,minor is what you are。
的确,主修课是为了生存拼搏,选修课是为了发现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方,可因为我们一生辛苦匆匆,更多时候是我们主动放弃了它,不再眺望。
2018年,大学毕业生又创历年新高,达820万人,被称之为最最最难就业季。正是这样的现实环境,向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和每一个家庭传递着压力和焦虑。要实现努力的效益最大化,必须有所取舍,有所放弃。四五岁轰轰烈烈兴起的课外兴趣班到了小学四年级开始退潮,而奥数英语语文补习越来越后劲十足。每个家庭在奔向高考大关的途中一点点放弃了孩子的诗和远方。
初中的家长会,学校反复提醒多少孩子每年被高中名校录走,竞争的程度是多考一分就能打败一操场的人,价值导向很明确。所有兴趣中,体育格外受器重,因为占中考总分40分,中考是分分必争,当然不容小觑。客观说,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艺术对孩子心灵滋养的意义,但升学的紧迫、硬件的局促、师资的不足,让大多数孩子收起诗和远方的憧憬,投入到中考科目五选三的博弈权衡中。对大多数家长和孩子而言,有用的才是最值得投入的。
如果高中三年的指挥棒就是冲刺高考,那么,考入大学后,应该是孩子们重拾诗和远方的最好阶段了。可惜的是,专门攻读艺术类院校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考入综合类院校,而这些大学的文学艺术专业,因为唱配角不受重视,在各方面都显得黯然失色,无法唤起孩子们曾经有过的梦想。当拜金的人生追求弥漫身边,到处是急功近利的焦躁身影,不必指责孩子,因为我们很早就丢弃诗和远方,孩子的心灵已然不再柔软和美妙。
诗和远方像一道美丽的弧光,划过心灵,怎能没有印记?音乐、美术、戏曲、诗歌、文学不论哪一样都是用美好的愉悦在充盈和净化内心。即便我们拥有卓越的生存本领,依然体悟到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常常倍感沮丧和孤独;特别是当我们离开工作岗位去筹谋剩下的几十年人生时光,会更加深刻感觉到,那些看似没用的东西正是生命所渴望的,因为它们给生命带来纯粹的欢乐,它们能抚慰心灵,让人体验活着的趣味。它们让每一个人都重新发现自己,不只是一个谋生的利器,更是一个具有审美能力并以此为傲的人。
人的一生或建功立业,或平平淡淡,但它一定是个享受美的过程,本质上应该是艺术的人生,所以,无论怎样,都该拾起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