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依托沙漠戈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河西好风光 蔬菜有保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甘肃以高效园艺作物为主要生产对象和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生产原料,利用高标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采取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和高效节水技术,运用企业化园区式管理模式,探索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河西走廊戈壁农业开发利用道路

甘肃大力扶持发展戈壁农业,根据规划到2022年将在河西地区沙漠戈壁新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届时,将新增优质高效园艺作物产品250万吨,并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备、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河西戈壁农业产业带,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生态优先——

形成环境保护“硬约束”

“以5分地的日光温室为例,传统种植模式每次浇水,平均耗水100方左右;用基质无土栽培,每次耗水1方多,最多的时候也只有3方水。”在甘肃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戈壁农业产业园,高级农艺师闫生军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戈壁农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河西走廊独特的光热资源成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先天优势。在山东聊城经营了30多年日光温室的李新东两年前来到总寨镇戈壁农业产业园,承包了5座日光温室。“这里气候干燥、光照长,昼夜温差大,因此蔬菜品质好,病虫害也少。”李新东说,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实现一年四季生产蔬菜,打破了传统温室每年停歇2个月时间的制约,“5座新型日光温室,一年可以带来30万元的收入。”

水是发展戈壁绿洲农业的第一生产要素。为严格用水管理,甘肃省提出严禁开荒打井,限制和压缩不合理用水需求,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确保河西地区水资源平衡。要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通过农田高效节水、完善输配水措施、加强调蓄设施建设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把传统农业节约下来的水向低耗水、高效益、无污染的戈壁农业以及生态领域调剂。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表示,在发展戈壁农业过程中,甘肃将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戈壁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不新打一口井、保持现有用水总量平衡的“硬约束”下发展戈壁农业;二是大型企业与普通农户的关系,戈壁农业主要依靠大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但也不排除不忽视农户发展戈壁农业的积极性;三是戈壁农业和传统非耕地设施农业的关系,通过对无效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高效产出。

科技支撑——

打造设施农业“升级版”

2009年,肃州区在戈壁滩上探索发展设施农业,到目前已经形成3700亩的规模。总寨镇总寨村农民范立德是当年第一批种植户,经过近10年的摸索,他对日光温室种植技术充满自信。

“我们这个园区里,从种植到管理,有27项技术都是国内日光温室种植领域最先进的。”范立德的手机上有两个日光温室管理APP,坐在家里喝着茶,就能用手机掌握每一座温室的数据,并远程操控灌水、卷放帘等以前靠人力才能实行的操作。

2015年,范立德同12户种植户联合组建了合作社,为减少中间环节,他们直接与市场终端对接,种植效益提高了30%。今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范立德计划跑一趟中亚,将他们种植的高品质蔬菜推向国外。

为提高戈壁农业生产效率,甘肃省政府办公厅2017年出台的《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将加大对戈壁农业的科技立项,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制定完善不同区域戈壁农业的生产、栽培和质量标准。重点推广设施轻简化建造、生态栽培、农机农艺融合、水肥一体化、光电能源温室利用及物联网远程管控等现代农业高效生产技术,提升装备水平,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甘肃将以市为单位制定戈壁农业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布局,在河西地区建设一批规划面积不少于1000亩的标准化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园区周边农民通过承包经营或劳务输出方式增加收入。

在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当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原有耕地配套滴灌设施,全年节约用水1000万立方米用于发展戈壁农业,建起了万亩戈壁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园区不增加用水量、不超采地下水。

“在园区内,我们通过推广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实现了绿色、优质、高效蔬菜产品输出。”张掖市绿涵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娟介绍说,园区运用农业农村部数字园艺化项目,实现了对高标准日光温室数字化、水肥一体化的全智能管理。“这些蔬菜不打农药,在国内外市场都很受欢迎。现在主要销往广东、江苏等地。到7月份,大部分蔬菜会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产业互动——

构建农业生态全链条

发展戈壁生态农业,除了要有水,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要解决戈壁滩上缺少土壤的问题。记者在酒泉康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到,秸秆、尾菜、粪便等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后,变成了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和有机肥。

“2015年,我们第一批产品出来的时候,只能在酒泉周边销售,现在已经覆盖到整个河西走廊了。”酒泉康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海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他每年的产量、销量以及盈亏状况,产销逐年增加,收入越来越多,去年生产有机肥6000多吨,其中基质3000吨,效益400多万元。

苏海记录的不仅是企业营收数据,更是无土栽培基质和戈壁农业在河西走廊的发展趋势。从10多年前的探索到如今渐成气候,截至2017年底,甘肃省已建成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的戈壁农业6.36万亩,初步形成了戈壁农业集中区,种植作物由蔬菜逐步拓展到葡萄、西瓜、食用菌等多个品种。

随着戈壁农业在河西走廊地区兴起,一批育苗、有机肥、仓储等相关产业也搭车发展。记者了解到,未来几年甘肃将依托最新生物工程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实现尾菜等农牧业废弃物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并在张掖、武威、酒泉、金昌等市建立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的有机栽培基质标准化加工厂,满足河西戈壁农业对育苗基质和栽培基质的需求。

同时,甘肃将建设工厂化种苗场,专事服务戈壁农业,通过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筛选出适宜不同区域、不同栽培类型的新品种。根据规划,甘肃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武威等市将分别建立年产蔬菜种苗500万株以上的工厂化育苗中心1个以上,以张掖市为主建立一定规模的原料发酵、袋料生产车间,实现蔬菜优质种苗和菌棒统供率达到10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