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国际标准看齐 提高自身“含金量”
齐 平

按照部署,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这一工作正处在冲刺阶段。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主题聚焦“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当其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竞争力。纵观历史,大国的崛起无不以金融兴盛为标志。一个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几乎是世界经济强国的“标配”。

上海是全球金融机构最集中、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回顾上海发展金融业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历程,可以发现,取得一系列成果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其强大的“金融基因”,而是对实体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回应。

从第一只股票诞生、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问世、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张,到沪港通和债券通开通、原油期货上市,这些金融创新举措,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近年来,上海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金融改革创新,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金融要素市场交易量位居世界前列,也都得益于相应实体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这是金融业发展的一条铁律: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也只有履行这一职责,才能实现金融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发展战略目标。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现实,也对有效的资本融通平台、健全的金融要素市场、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出席陆家嘴论坛“一行两会”负责人的发言,均围绕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展开。金融中心意味着庞大的体量和规模,但无论如何,金融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现实的根基上。

要做好“实”的文章,要有踏踏实实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并同时宣布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会在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推进。只有对标国际标准、国际水平,补齐短板,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才能提高国际金融中心自身建设的“含金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