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6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中心忙碌的身影
本报记者 渠丽华

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战略客户中心部的副经理高媛媛是峰会通信保障组的工作人员。她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在青岛已有20年。她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新闻中心能快速方便上网,公司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准备方案,共有600人为峰会提供服务。峰会期间,她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关于新闻中心,她感触最深刻的,第一是节俭,场馆没有新建;第二是创新,无线网络用了智能设备,可以根据人流密集度选择发射方向和频率,既环保又节能。

青岛大学韩语专业大三学生姚凯清是峰会的志愿者。从前期培训开始,他的服务时间已经有一个月。在他眼里,担任志愿者机会难得。通过志愿服务,他的视野得到拓展,专业能力得到锻炼。他非常关注新闻中心的科技元素,比如引导机器人、巡逻机器人、水池里的仿生鱼等。现在他正在准备传媒类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打算到北京读研究生。

新闻中心的主角当然是记者了。李学华是印度斯坦时报的驻华记者,在中国已经6年,这是他第3次来到青岛。“这里历史悠久,美食很多,我很喜欢这里的海鲜。”他还说,印度是个美丽的国家,如果去那里旅游的话,有很多名胜古迹可以参观。白俄罗斯的记者杨来中国两个月了,成都、广州、天津、北京等城市他都去过,也爬过泰山,但是意犹未尽,“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很独特的东西,我想要更多了解中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