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过去一年多,年近七旬的朱家义老两口跟儿子朱峻甫没见上几面。每次通电话,说不上两句话就挂了,他们心里一直嘀咕:在离家20多公里的河口镇当个副镇长,有那么忙吗?
直到4月2日,在朱峻甫因公殉职2个月后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老朱才从当地干部群众口中了解到儿子这一年多时间都在忙什么。
“每次去找他,他的门都大开着,来来往往的人找他签字的、谈事情的,多得很。他如果不在办公室,那肯定到村里去了。”在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维盛的眼里,朱峻甫几乎没有闲的时候,他家对面的镇政府办公楼里,210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灯下有朱峻甫忙碌的身影。
今年2月1日晚上,朱峻甫像平时一样留在办公室加班。“那天一整天,他忙着给咸水村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发放村集体征地款。晚上,分管财务工作的他,又在核算单位年终奖的分配。”河口镇干部达朝林回忆说,那段时间,朱峻甫连续加班,有时白天他感觉胸闷不舒服,同事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心里却惦记着大家的事,“快过年了,我想赶在小年之前把镇上干部们的年终奖发了,让大家过个舒心年”。
那晚,朱峻甫突发心肌梗塞,再也没有醒来,年仅37岁。在河口镇群众的记忆中,他永远是那个“戴个草帽、手拿一瓶矿泉水,见谁都笑呵呵”的小朱镇长。
2016年5月份,在西固区发改委工作的朱峻甫主动申请下基层,被调到河口镇任副镇长。当时正赶上河口古镇开发建设进入关键期,朱峻甫刚上任,就有一项拆迁任务落到他头上。
由于当地很多村民白天出去打工,晚上才回家。所以前后半个月,朱峻甫白天处理镇上工作,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挨家挨户做工作。
“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肯努力、多争取,把国家的政策和以后的发展给群众讲明白,他们肯定会理解和支持。”面对困难,朱峻甫经常跟同事交流自己的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朱峻甫耐心细致的工作下,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每当想起朱峻甫给自己做思想工作的情景,60多岁的河口村村民张世福心里就十分懊悔,“我骂过他,搡过他,他也不生气,总是笑呵呵的,反复给我讲政策,还帮我解决一些其他问题,他是一个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好干部”。
走进朱峻甫生前的办公室,桌子上仍然摊开着河口古镇改造规划图。行走在河口镇的街道上,一座古色古香的河畔小镇展现在眼前。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倾注着朱峻甫的心血。
2017年11月份,为了能够得到兰州市政府一笔特色小城镇建设前期专项经费,朱峻甫带领镇文化站的干部们几乎不眠不休地整整工作了4个昼夜,补齐了项目申报需要的所有材料。“要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补齐申报材料基本没有可能,因为那是平时一个多月的工作量。”河口镇镇长马宁回忆说:“朱峻甫工作起来一直这么拼,而且越是困难的工作越抢着干。”
咸水村是河口镇另一个建设任务较重的村子,村两委班子工作压力大。2017年3月份,村级班子换届时,朱峻甫被推选为咸水村党支部书记。
“小朱书记第一天到村里上班,就让村民们记住了他。”咸水村村委会主任张柱吉说,朱峻甫一到村里,了解到因为部分水渠塌陷,影响了一些村民的冬灌,“当时他就带着我们去了现场查看,忙完已经晚上9点多了,为了尽快拿出水渠维修方案,他又伏案工作了一整夜”。
为尽快熟悉工作,每天下午5点,镇里的干部下班后,朱峻甫又开始了村里的工作。他拿着笔记本走访民情,化解矛盾。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朱峻甫把全村158户拆迁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大家的想法。征地款发放前,朱峻甫一遍又一遍审核,生怕发得不公平,最后将征地款合法合情合理地发放下去,村民没有任何异议。
朱峻甫殉职的噩耗传到咸水村,悲伤弥漫在每一个人心头,村民们自发去区里吊唁。“没有一个人不哭的,朱书记这么年轻就走了,是我们村最大的损失。他是真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村民张玉平说起这些,眼眶又湿了。
朱峻甫担任咸水村党支部书记不到一年时间,但村民提起他,有说不完的故事,就像他已经在村里工作生活了很久一样。朱峻甫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到河口古镇项目建设和咸水村的大小事务上。镇上的干部粗略一算,2017年的法定节假日和周末有100多天,但朱峻甫总共只休息了6天。
“我还没来得及向朱镇长说声‘谢谢’,他怎么就走了啊?”在河口古镇街头遇见村民达乃兰,一提到朱峻甫她就泣不成声。古镇修缮,达乃兰家的门受损,她找施工队讨说法,对方推诿不认账。她找到镇上,朱峻甫一口答应帮助解决:“大嫂,你放心,我给你协调。”朱峻甫离世前几天,达乃兰刚与施工队达成了补偿协议。
“听了大家的讲述,才知道我的孩子工作这么拼。”朱家义老泪纵横。“我要把这些保存下来,等孙女长大后给她看,让她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个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