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障高质量数据要有高质量设计
瞿长福

数据质量问题向来引人关注,虽然这些年整体上统计数据质量逐渐提高,但相对于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还相差甚远。当前,在全面落实统计法的同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调,创新统计方法,减少重复交叉,完善统计体系,让高质量统计指标成为高质量数据的保障

近些年,由统计数据真实性问题引发的争议不少。前不久,有人把五一假期国内部分省市晒出的旅游收入作了统计,发现有10省市自报旅游总收入加起来就超过1000亿元,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披露的全国旅游收入才871.6亿元。这种明显不搭界的数据落差,使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数据质量问题向来引人关注,虽然这些年整体上统计数据质量逐渐提高,但相对于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尤其是相对于公众在新时代对数据的信任度,还是相差甚远。为什么一方面我们对提高数据质量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数据质量在面对质疑时依然问题不少?原因很复杂,除了已存在主观认识不足、瞒报造假等因素,还有客观上诟病已久的统计口径、路径、负荷等设计不合理的因素,抑制了统计质量的提升。

数据产生发布的线路很长,但通常集中在政府部门、以企业为主的中间部门、统计部门三个环节。对政府部门来说,本来数据统计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目前许多地方也取消了GDP考核,随着统计法执法更加严格,很多部门不愿也不敢掺杂使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数据还是被赋予了一些“难以言说”的负担,数出政绩、数出奖惩、数关荣誉等成为明里暗里的数字台阶、门槛,谁也不敢让本地区、本部门在数据上拖后腿,只能干预数据,使得数据真实性打了折扣。

对以企业为主的中间环节来说,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事关生死,因而越真实越好。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贷款抵押甚至偷漏税有意虚报瞒报,有的甚至制作“一套应付税务银行、一套应付政府部门、一套自己保留”三套账本。不过,许多企业在数据上“动手脚”还是有其他原因的。比如,由于条块分割,环保、工商、人社、统计等多部门都会向企业要数据,有的部门要得急催得紧,一套数据报多次,加上数据设计口径、要求林林总总,有些涉及商业机密,有些企业也弄不明白咋回事,不胜其烦,不得不应付了事。

统计部门肩负着科学统计真实统计的艰巨任务,做好统计工作是职责所在。但是,过去多年统计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导致总体上统计系统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县、乡两级,有些地方还没有独立的县级统计机构,多数基层统计人员属于兼职,或者临时充当帮手,专业知识与职业理念欠缺。在数据设计上,有的还是按计划经济时期的思路设计指标,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活动多样化要求,一些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难以客观准确统计,造成数据失真。

这几个环节反映出来的问题,虽各有不同,但都涉及高质量数据指标问题。高质量数据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研判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参谋”,但高质量数据并不是想要就出得来的,首先需要有高质量的指标设计。因此,当前要在全面落实统计法的同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调,创新统计方法,减少重复交叉,完善统计体系,让高质量统计指标成为高质量数据的保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