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末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6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雁塔下跳起来
□ 雷 婷

大雁塔景区是西安标志性景点,古塔耸立苍劲而悠然。塔下游人如织,抬头仰望,心中不禁涌起怀古惆怅之情。每当夜幕降临时,南广场玄奘法师雕塑下,就会聚集四五个广场舞队伍,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成为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有一支秧歌队最为引人注意,那就是陕北秧歌队。

晚八时,一阵绵密而有力的鼓点,从喧闹的人群中迸发出来,瞬时盖过了旁边的广场舞曲。走近一看,原来是秧歌队敲起了“哄场鼓”,为即将进行的陕北秧歌表演“造势”。

在散发着柔和金光的大雁塔下,秧歌队队员们整齐列队,大爷们身着白色秧歌队服,头上绑着羊肚手巾,手里撑着花伞。大妈们则身着粉色秧歌服,手舞彩扇,个个激情四溢,精神饱满。“你们这咋穿得这么好看?”围观的游客好奇地询问起来,“‘六一’了嘛,我们老顽童也乐乐”。

哄场鼓响过,几位“秩序维持员”拿着小锣将围观人群向外疏散,为秧歌队清出一片空地。随后,在敲击节奏的带领下,伞头儿右手举伞,掌握快慢节奏,拉上队伍走成一个大圆圈。随后,伞头儿带领队伍,不断变换着队形。比如,队伍到达一个位置,该向左转了,伞头儿转身面左,却退后一步,再左跨一步,待身后一个人从面前跨过,才往前迈步。其后所有人都在这个位置,以同样的动作和节奏转身。整个队伍时而如游龙翻滚,时而如繁花盛放。

秧歌队里的大爷大妈们,个个紧跟伞头儿,随着人流一会往里转,一会向外转。只见脚下十字步伐越来越快,人也越来越欢腾,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更盛,身体也似随着飘逸而炫目的绸扇飘起来。

跳着跳着,扇子和伞的颜色变得多彩起来,整个秧歌队越来越长,原来不断有周围的市民加入。扭着扭着,欢快的队伍开始出现金发碧眼的身影,几位外国游客也加入其中。彼此确认下眼神,是要扭秧歌的人,队员们让出一人的身位,放慢动作,带上新加入的“歪果仁”形成的国际队伍,插入正在舞动的人流中,一圈圈一层层地旋转起来。

秧歌队中不止有中老年人,也有20出头的姑娘小伙。其中,1995年的陈志超是这些民间秧歌队中专家级的人物,锣鼓伴奏、动作指导、节目编排……他样样精通,许多爷爷叔叔辈的队友都喜欢向他请教。

陈志超的老家在陕北富县。7岁时,他被村里一场庙会的锣鼓声吸引,跟着大人扭了起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小时候,正在灶房和面的陈志超,听见秧歌的锣鼓声,端着面盆就出了家门扭起了秧歌。算一算,陈志超跳秧歌、打锣鼓已经十几年,给秧歌队打主鼓是他的一项绝活。主鼓在一支秧歌队中的角色相当于总指挥,控制着整个锣鼓乐队和秧歌队员的节奏快慢。“在我们老家,许多户主都会邀请秧歌队来表演,讨个好彩头。而秧歌队每到一个村,本村的锣鼓队就会在村口敲锣打鼓相迎,专门打和你不一样的拍子,目的是把秧歌队的节奏带乱。如果被带乱了,说明你这个队水平不行,也就不用进村献丑了。”陈志超说。“打主鼓,要以大局为重,不能由着性子来,要有海纳百川的沉稳心态,整个场地都在你的控制之中。”

脚下的十字步,扇子的大小花,每个动作要透着陕北秧歌的豪放大气,步眼身都要透着风情……讲起秧歌的陈志超总是滔滔不绝。同时陈志超也注意到一个问题,秧歌队中年轻人无几。现在的年轻人跳街舞、玩“抖音”,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使他们很难再把注意力集中到陕北秧歌这样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上。但在他看来,秧歌不是只属于中老年人的活动,而是男女老少皆宜。陈志超说:“秧歌能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增加与人相处的机会,好处多多。我的女友王敏就是‘五一’时在大雁塔南广场跳秧歌时认识的。”

在陈志超的带动下,已经有几个年轻人开始跳得像模像样了。左曼丽的本职工作是女装销售,一个月前跟着四婶来广场休闲放松,被陕北秧歌节奏明快、红火热闹的气氛所吸引。在四婶的鼓励带动下,本来还不好意思下场的左曼丽,开始了自己的秧歌生活。

同是“95后”的左曼丽曾被陈志超指导过。“他给我示范的动作标准又洒脱,但还能表现出女性那种柔美和娇羞的感觉。”左曼丽说,陕北秧歌热情洋溢,跳起来大开大合,动作洒脱大方。跳起来特别容易有感觉,既强身健体,又热闹欢快,跳完了心情很好。

“虽然跳的时间不长,但现在能跟上伞头儿的节奏。跳舞的时候会有游客一直拿手机拍,有时候看见拍别人的手机突然转过来拍自己,还挺骄傲的。”左曼丽说,她决定加入陈志超组建的青年秧歌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