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治国报道:“你愿意过凭粮票购买粮食的生活吗?”“毕业后你愿意过由国家安排就业的生活吗?”……5月24日,复旦大学3308教室满满当当,学生们纷纷拿手机扫描PPT上的二维码,填写由8个简短问题构成的小问卷。在这课堂上,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琳着重讲解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哲学、经济伦理学等,在学理层面为学生做了透彻解析。不少学生说:“通过课堂学习,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很‘解渴’!”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复旦大学第一时间组织学校教学力量,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由学校各个学科学术带头人担纲主讲。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吴老师举了很多例子,很具体,易于理解。”哲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刘千瑞说:“老师讲得很有意思,跟我之前想象的思想政治课不太一样。通过吴老师的课,我们能够把握时代的框架,收获很大。”
自2017年10月份以来,复旦大学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为积极回应大学生期盼,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课程设计紧扣党的十九大新的形势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布局,以复旦大学正在推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为契机,通过“三集三提”(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的研讨、备课和培训机制,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确保系列专题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