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高炉一墙之隔的酒钢集团三号门“和平湖”畔,杨达启按下快门,一只白鹭闲庭信步的身姿定格在他的镜头里。
谈起酒钢这些年的变化,老人唏嘘不已。从1965年来到这里,工作了30多年,老人家怎么也没想到,当年“地面不长草,天空无飞鸟”的酒钢还能有如此美丽和谐的一天。
“环境好不好,谁说了都不算,鸟才是‘评估师’!”退休后,爱好摄影的杨达启独爱拍鸟。让他欣喜的是,如今,不仅在钢城嘉峪关各种鸟类越来越多,而且酒钢厂区里也经常出现鸟类驻留的身影。
“以前是‘烟囱冒黑烟,鸟都绕着走’。现在鸟儿都愿来,说明咱酒钢已经成为天蓝、地绿、水清的大花园啦!”老人的言语中透露着孩童般的幸福。
“刀刃”是什么
作为一家在甘肃河西走廊戈壁荒滩上成长起来的企业,60年来,几代酒钢人在“漫天刮黄沙,风吹石头跑”的荒漠里埋头搞建设,一座工业城市在曲折坎坷中拔地而起。当时,曾有人震撼于祖国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感慨道,“冒点黑烟也情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过去那种粗放式、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道路渐渐走入“死胡同”。意识到问题所在,近年来,酒钢在确保生产经营不掉队的同时,牢固树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环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集团不仅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环保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还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努力为“百年酒钢梦”筑基铺路。
都说“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但什么是“刀刃”呢?对于酒钢来说,“刀刃”曾经指的是那些能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项目,如今则特指那些关乎企业长远发展及职工身心健康的环保项目。
面对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酒钢痛下决心,重金出击,环保项目越来越多,治污领域越来越宽,问责制度越来越严。如今踏入厂区,“绿色投入”带来的“绿色成效”随处可见:高炉平台再也不是酒钢最脏的地方了,烟尘刚一冒头就被大号“抽油烟机”瞬间吸走;曾经黑烟缭绕的焦化厂“烟消云散”,即便是在百米之外也能一睹焦炉“真容”;东兴铝业公司除尘改造进展顺利,离生产线不远的班组休息室窗明几净,手指掠过桌面指尖没有灰尘……
过去,各基层厂矿都认为环保是“上头的事儿”。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酒钢环保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深化。一方面,集团下放管理权限,各分公司、子公司成为环保主体单位,环保人员及机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成立并健全酒钢“安全环保委员会”,全面贯彻落实环保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此外,酒钢还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各项制度,开展多种环保宣传教育,营造全员重视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如此“大手笔”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酒钢冶金厂区,王海刚已经在花池中忙活起来。
“60年前,这里除了骆驼草什么也没有;60年后,白榆、火炬、垂柳、国槐、紫叶李、云杉、澳洲玫瑰满眼皆是。”作为公共服务中心园林绿化事业部协理工程师,王海刚深切感受到企业对绿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承担着重大责任。近年来,酒钢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绿色发展视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投入巨额资金打造“绿色工程”。
“如今,集团平均每年的绿化投入都在1200万元左右。厂区只要有新建项目,绿化就必须配套!”王海刚说,酒钢现有绿化面积已达620万平方米。
对于今天的酒钢来说,“绿色投入”可不仅仅指绿化,环保项目的接连上马才是“大头”。数据显示,2015年,酒钢上马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项,完成投资4202万元;2016年,完成污染治理项目12项,总投资8769万元;2017年,推动环保类项目合计21项,总投资10亿元……
这10亿元直接投入到厂区的“绿色工程”中,实现了钢铁、电力、铁合金等多个子产业全覆盖。
——“大手笔”防尘治污。作为连续性生产企业,酒钢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燃料,这些资源在输送、堆存、破碎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粉尘,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2017年,酒钢着力推进粉尘防治工作,用防风抑尘网等手段将煤灰和矿石粉尘牢牢“锁”在围网之内。
——大项目争分夺秒。近年来,“环保项目就是大项目”的理念在酒钢深入人心,能源中心2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热力站3台220蒸吨燃煤锅炉提标改造项目,选烧厂烧结1号、2号球团竖炉脱硫及除尘系统改造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均在1年内完成。
——抓环保“全面撒网”。2017年,酒钢共有12个环保项目竣工,覆盖水污染、固废污染、噪声污染等多个方面。
根据计划,今年酒钢将再追加10亿元投资,实施28个污染治理项目。
谈及如此之高的环保投入,酒钢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环保工作不是小事情,它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念好“循环经”
惊蛰刚过,酒钢润源公司肥料分厂厂长王涛的办公室里就来了一拨接一拨的客人。他们都是来买有机肥的。
“今年1月份至4月份,我们的销量已经达到6600多吨。”从年亏损百万元到2017年扭亏为盈,再到市场前景看好,王涛心里这叫一个美。曾经,蝇飞虫绕的牛粪是绝对意义上的垃圾,如今的它们经过高科技处理后再发酵,“营养倍增”,成为种植农户的“心头爱”,而且远销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牛粪的华丽变身是酒钢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酒钢的循环发展理念早已萌芽。时间回到2011年,一条关于酒钢固废处理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文章中所说的固废指的是酒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渣、粉煤灰、炉渣等废料。通过技术升级,这些存量惊人的“烫手山芋”被挖掘出新的价值。因为具有硬度高、抗腐蚀能力强及均质性和致密性好等特点,它们被掺到混凝土中,成为兰新铁路甘肃省内部分路基的“新成员”。
当时,钢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冶金渣已经在集团内部实现了“小循环”,废钢回用、废渣成砖、脱硫石膏产水泥,效益都非常可观。但酒钢管理层清晰地知道,循环经济的概念可不仅仅包括废弃物消纳,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产业链间的“大循环”都是题中之义。
2016年,酒钢成立专业从事循环经济的产业公司——甘肃润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资源价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努力实现集团全过程清洁生产,不断追求更高的资源转化效率和更好的经营效益,推动集团公司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润源公司的成立,酒钢产业链“大循环”初具雏形。2017年,该公司加气砼和蒸压砖生产线月产量均达到设计产能,年销售加气砼11.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9%;年销售蒸压砖3100万块;高炉水渣和脱硫石膏销售量均创历史新高。
在干好消纳固废“老本行”的同时,该公司还积极拓宽市场销路,优化升级生产工艺,提高固废生产自用量,成功开发出钢渣路面砖并实现销售500万块,占领了本地约50%的市场,填补了润源公司路面材料类产品的空白。
王涛告诉记者,如今,他掌管的肥料厂也成为酒钢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回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调配成‘绿化肥’,淡季的时候我们主要做这个。”王涛说。
美丽新钢城
回忆起50年前的嘉峪关,杨达启总是说:“当年,一刮风连住哪儿都找不到。”如今的他端坐在家中,看着窗外绿意盎然:“瞧,这就是碧水蓝天新钢城!”
转变,来自于酒钢人对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为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近两年,酒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甘肃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本着为钢城人民谋福祉的初心,突出整治环保问题,切实提升环境质量,努力打造天蓝、气清、景美,市企共生、共融、共发展的生态新格局。
绿色理念、绿色投入、绿色项目、绿色技术,关于绿色的一切开始植入这座西北戈壁的钢企血脉中。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2月份,嘉峪关稳居甘肃省14个市州环境空气质量排行榜首。这一数据让酒钢人自豪不已,毕竟,钢城人民能呼吸到清新空气与每一位酒钢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建设‘绿色钢厂’,走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发展之路,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作为一家老牌国企,对职工、家属及钢城人民的庄严承诺。”酒钢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