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新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一线法官畅谈司法为民——
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本报记者 李万祥

国务院新闻办5月30日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一线法官——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高晓力,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庭长姜颖,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人民法庭庭长陈昶屹,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陈少华,分享了自己伴随法治中国建设成长的经历。法官们表示,要通过实际行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陈少华坦言,6年前,他刚接任执行局长时,执行局积案多、信访多。后来,陈少华摸清案件的总体情况和案件各承办人的思想状况,了解信访积案的症结所在,逐案制定化解方案,逐案主动打电话对接,一下子拉近了与申请人的距离。他与同事们半年多就将历史遗留下来的十几件老案、“骨头案”化解掉。

“解决执行难其实就是司法为民的过程。我们将老百姓的‘纸上权利’即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合法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就是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安全感。”陈少华说。

“我是少年家事庭的法官,我们的执行对于抚养费、抚育费等开展了专项行动,开辟了绿色通道,涉及未成年人的可以优先立案、优先执行。”陈海仪说,“人民法院的执行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权益看得见、摸得着,诚信机制、诚信社会、诚信观念就会深入人心”。陈少华认为,法官办案不仅要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更要让旁观者看得清清楚楚,让听闻者听得真真切切,公平正义不仅存在于一次次的判决中,更在于裁判结果的兑现。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关注智慧法院建设,司法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都离不开这个平台。”高晓力说,智慧法院建设就是要让审判权和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当事人来说,可以很方便地联系法官,了解各个审判流程和执行流程的信息节点,从而消除内心疑虑,更清晰地感受到公平正义。

姜颖1994年7月份进入法院工作,一直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损害赔偿过低的问题。”姜颖说,要通过确定的损害赔偿数额体现出知识产权在市场中的价值。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运用了一些证据规则,来解决当事人关于损害赔偿的举证难问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接下来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比例协调的损害赔偿机制,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陈昶屹从事民事审判10年后,于2015年转向知识产权领域。“我所在的人民法庭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首家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派出法庭。”陈昶屹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人民法庭先后审理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具有司法前沿性的重大疑难案件,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