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约车竞争乱象需监管部门协同治理
□ 李治国

自今年3月,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之后,网约车市场便变局不断。网约车公司之间的竞争加码,让乘客和司机尝到了“甜头”。

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上海市运管处公布的接入“美团打车”平台后的数据信息显示,在17.38万条车辆数据和17.29万条驾驶员信息中,非沪籍驾驶员信息有10.2万条,约占平台注册驾驶员的59%。可以发现,美团打车市场份额一半来自非沪籍驾驶员的贡献,1.9万辆外地牌照车顺利通过了平台验证。

但是,根据目前滋生的各类网约车乱象可以看出,大量“马甲车”和各类变相“补贴”,并没有让市场变得更好。

总体来看,网约车市场不当竞争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3点。首先,将引发新一轮出租汽车行业稳定问题。以美团打车在南京试点为例,在去年11月下旬,美团打车加大补贴力度,甚至采用周三“0元坐车”的全免费策略,严重影响了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收入,导致南京市面上大量出租汽车停驶,隐患突出。其次是乘客和驾驶员权益难以保障。网约车市场高度竞争,个别打车平台保障体系并未完备,目前已发生多起安全事故拖延垫付甚至拒绝垫付医疗费用事件;此外,在高补贴状态下,驾驶员一个月轻松可以挣到2万至3万元,导致驾驶员购车租车意愿强烈,但若是今后全面取消补贴或降低补贴,驾驶员可能入不敷出,有可能引起驾驶员大面积退车。再次,驾驶员资质审查标准不严。个别网约车平台不能严格落实驾驶员背景审查工作,只要线上提交资料,1天至3天内就可上线运营,造成驾驶员身份无法保证。笔者通过近一个月来的打车发现,司机拒载、半途丢下乘客、刷单等现象有增无减。

因此,尽管交通监管部门对网约车平台三令五申,甚至开出高额罚单,但乘客的乘车体验并没有变得更好,网约车市场远未实现良性发展。

那么,下一步该如何监管?首先,监管部门应当与企业加强合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定期要求企业上交网约车运营数据、乘客反馈信息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一套综合的管理机制,对不予配合的企业取消运营资格、加重经济和技术上的处罚力度。同时,应将数据信息定期向媒体公众公开,让公众知情,并接受公众监督。

其次,政府部门之间应当明确分工,并以有效合作来应对“跨界”监管问题。按照有关规定,除交通委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外,公安、发改委、工商等其他13个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相关监督管理。14个部门形成联合监管主体,涉及不同的领域和监管方向,协同就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新业态新现象层出不穷,对监管思路、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如何做到既协同高效监管到位,又给企业留足发展空间,确保市场竞争始终存在于良性区间内,这给监管部门出了新课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