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绿仍需发力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关停和退出,祁连山里安静了。这座河西走廊的“母亲山”,曾一度因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而伤痕累累。

2000多年前,西汉王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在这里“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留下无数历史典故,也让匈奴人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衍”。近几十年来,人们对祁连山的索取早已超出了“繁衍六畜”的范畴。

人类不是祁连山的独生子女,这座绵延千里的大山孕育了一个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有广阔的草原森林、巍峨高耸的冰川雪山,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流淌不息的内陆河流,还有人类赖以生存的戈壁绿洲。再慷慨无私的母亲也有不堪重负的时候,今天无休止的过度索取,会给子孙后代带来不可弥补的伤痛。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问责风暴之后,当地政府、企业迅速整改,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欠账逐一清查,违法违规项目全部关停,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正在建立,生态修复工程逐步落实,为“母亲山”疗伤还绿,现在还不算晚。

祁连山的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关注。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母亲山”,是西部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对祁连山的呵护,不仅是河西走廊地区和甘肃省的生态责任,保护机制、生态修复、资金投入需要全国的重视。目前,在祁连山地区,除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外,试验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以及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保障体系等尚未明确。我们相信,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落实,制约祁连山保护的体制机制障碍将逐一理顺和化解,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将融合推进,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将协调发展。

我们充满期待,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感恩自然、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祁连山重新落地生根。在祁连山保护区的核心区,人类活动退出了,但区域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向绿色转型势在必行,也需持续发力。我们看到,在整改问题的同时,一个个基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发展项目正在形成规划,绿色产业体系的蓝图也初步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未来值得期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