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PPP发展应防止欲速不达
振 法

不规范的PPP项目,往往形成地方隐性债务,易引发金融风险。应从观念上对发展PPP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顶层设计。加强项目动态管理,加大违法违规问题查处力度。此外,正向激励也十分重要

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各地得到了大力推广。财政部日前公布了清理PPP项目库结果,涉及项目数量多、金额大,凸显PPP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截至一季度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累计项目总数7420个,投资额11.5万亿元。应该说,PPP的发展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走样、变形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问题值得高度警惕。比如,有些地方政府通过PPP变相举借债务,导致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债务率甚至超过了警戒线,形成风险点。一些地方“重建设、轻运营”,项目运作不规范,背离了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益的初衷。

不规范的PPP项目,往往形成地方隐性债务,极易引发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规范PPP运作,清理处置存在问题的项目,势在必行。从各地清理项目库情况看,不规范的PPP项目不在少数。为此,规范运作、提升质量应该成为当前推广PPP模式的主基调。

首先,应从观念上对发展PPP有正确的认识。推广PPP模式,归根结底是实施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应该从单纯关注项目数量,向关注项目质量与规范运行。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着重考虑社会效益,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实现PPP项目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顶层设计。目前,PPP条例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应加快推进立法进程,通过集思广益制定科学规则,使立法更能适合PPP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效规范PPP运行。有关部门也要不断完善规则、细化措施,加强市场自律建设,规范第三方专业服务市场,使PPP保持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再次,加强项目动态管理,加大违法违规问题查处力度。对PPP项目准确界定、严格把关,杜绝“伪PPP”,常态化清理项目库,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清理纠正。要强化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防止形成“道德风险”。坚守规范运作的底线,严控财政承受能力10%的红线,严格防范债务风险。同时,加大PPP项目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社会公众监督,确保项目规范运行。

此外,正向激励也十分重要。中央实施一定的奖补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好的、规范运作的项目。日前,国务院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就包括推广PPP模式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市、县,奖励措施包括项目评审优先支持、资金奖励等。今后可以提高奖补强度,并对扶贫、基础设施项目等给予更多倾斜,形成更强的正向激励。

总之,如果只重PPP的速度、规模,不重质量,那就会“欲速则不达”。只有坚持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PPP事业才能行稳致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