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悲情营销扰乱市场秩序
陆敬平

有媒体调查发现,近日网上除了有人炒作“苹果滞销”外,还有多个商家以“商品滞销”的宣传方式来售卖商品。令人惊讶的是,不少商家的宣传图片都用同一名老人的照片,这名老人也在网上被冠以“滞销大爷”的名号。

商品营销是一门学问,考验着商家的智慧和营销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趋激烈,营销手段五花八门,对于商家来说,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只要以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为前提,都无可厚非。但是,部分商家打着“商品滞销”的悲情牌欺骗消费者,无疑刺伤了人们的善心。对于这些虚假营销信息,一些商品主产地的政府部门也发表声明予以痛斥。

从法律的角度看,店家以滞销为名销售的一些农产品,陈述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蓄意夸大果品滞销严重程度,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或可被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悲情营销”泛滥,是在消费公益,揩爱心善意的油,甚至沦为个别人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虚假的“悲情营销”带来的伤害远远不止消费欺骗,更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解社会对公益的信任,扰乱电商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损害特定产地的形象和市场秩序,必须对其严厉打击。

总之,无论规模大小,商家都应把诚信经营放在第一位。唯有诚信经营,才能做大做强,坑蒙拐骗的一锤子买卖,也许能得逞于一时,但绝对难长久,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