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近马克思 □ 刘须宽

☞ 不管西方信不信他的理论,但都无法绕过他的思想 ☞ 真理的光辉从来不会被时间磨蚀,反而会在历史的淘洗中越来越耀眼 ☞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既熟悉又陌生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马克思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他与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有关;陌生是因为他是离我们比较久远的大胡子老外。今天,他已是一位“200岁”但依然年轻的老人。他活着时与我们一样,有平凡而不失情趣的一面,闲暇时与家人一起散步、遛狗,品尝女儿燕妮从远方寄来的啤酒。只是散步时,他要带上笔记本,随时记点什么。

17岁时,他成了波恩大学法律系新生。作为新生的他“漫无头绪地踯躅于知识的各个领域,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甚至与贵族决斗被关禁闭。父亲教育他钱要省着点花,不要每天蓬头乱发、放荡不羁、不拘礼节。在父亲眼中如此,他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马克思在女儿燕妮的一次访问中,展示了自己立体而真实的一面。

燕妮在问及父亲最敬慕什么人时,他毫不迟疑地写下两个人的名字:斯巴达克斯、开普勒。斯巴达克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由俘虏被卖为角斗士奴隶,最终在角斗士学校发起暴动,马克思称之为“伟大的统帅,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开普勒,1571年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与伽利略是好朋友。他因早产导致身体孱弱,如霍金一般,一辈子与死神赛跑。他以这样的体弱多病之躯、目力极差之眼、毅力坚毅之心,洞察着宇宙的奥秘,以其著名的开普勒定律,被后人誉为“天空的立法者”。

今天,我们把马克思看作伟大的导师,现代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代表,冥冥中,也契合了他所仰慕的对象,甚至超越了他们,并为人类作出了更大贡献。在那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马克思就是其中之一。英国BBC于1999年底通过因特网评选上个千年对世界最具影响的人物时,马克思位居榜首。他从未离开过欧洲,思想却跨洋过海飞跃五洲;他从未有过枪,却能击碎反动政权的心脏;他以不屈的韧性斗争赢得人民的爱戴,也因撕开资本的血腥面纱而倍受诋毁和诟病;他用情诗打动了贵族家的小姐,也与故人结下生死与共的旷世情谊;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也是后人景仰的伟人。不管西方信不信他的理论,但都无法绕过他的思想;他仙逝已久,但思想不朽。

马克思在“自白”中告诉女儿小燕妮和劳拉,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啃书本”。“啃”字真是切中肯綮。在那个没有打字机、没有键盘、没有电脑,常常需要用鹅毛笔书写的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给我们留下了50卷本的全集。这一浩繁工程,都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一点一点“啃”出来的。久久徜徉在卷帙繁复的典籍之中,以刨根究底的方式搜刮最后一条资料,稿子不成熟宁愿让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也不发表。这股韧劲也是毛泽东所理解的“把菜根嚼烂”的劲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正是这样的科学精神和求知态度,造就了他的伟大、渊博。《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共产主义学说都是这样历经几十年慢慢“啃”出来的成果。

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喜欢革命之“红”,鄙弃那些杂乱而粗糙的知识。马克思的一生,是高歌猛进的奋斗者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与“资本”“资本家”以及旧制度、旧思想做斗争。恩格斯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战斗的一生首先是从怀疑一切开始的,“怀疑”就要革故鼎新、破旧立新、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因为“思想变革是先导”“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解释世界”之后更为重要的是弄清如何“建设世界”。在旧世纪悲鸣中,他创建新时代的欢欣;他在奸诈的世界王座下埋下炸弹,摧毁这庞然大物,“他在这宇宙的废墟上漫步”要做“尘世生活的造物主”。

既贫穷又富有

马克思认为,“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他宁愿给天下人做嫁衣,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也不愿花精力去谋求自己艰苦生活的改变。他认为,“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他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可是他自己的工作时间却往往两倍于此。”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时候,手里是没有“资本”的,他拥有的仅仅是智力上的资本和堪为一切科学工作者典范的治学态度。当时这种“知”依然不被主流社会接受。他只能频繁地进出当铺,“一个星期前,我当了外套,我已经出不了门了”。他生活得艰辛、破败,即便是简单的粗陋的零碎也不时进出典当行,有时“要出手这样一些不同凡响的零碎,也会感到羞愧难当”。有一次,他衣冠不整,头发蓬乱,去典当燕妮家传的银器餐具,当场遭到当铺老板的怀疑,最后警察局的拘留室“毫不客气的”款待了他。

马克思是为人类寻路的闯将、不屈的斗士。他不向命运屈服、不向邪恶的政权屈服、不向错误的思想屈服、不向逆向发展的历史屈服。贫穷和病痛的幽灵时不时光顾马克思捉襟见肘的生活,面对重重困难、颠沛流离、政治迫害,他与燕妮·马克思一样,以“永不绝望”的行动告诉女儿:困难都是暂时的,终将烟消云散。

那个与马克思秘密订婚的来自贵族人家带着保姆嫁过来的燕妮小姐,最珍爱马克思身上“坚定”的男人品格,始终做马克思的忠诚伴侣,做他“鼓舞的泉源”和“天才的慰藉”。他们常常陷入经济贫困,饱受生活熬煎,房东催租,儿子夭折,孩子没钱上学,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账……这些困顿逼得他喘不过气来,好在有恩格斯的无私援助。他与恩格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令人敬仰。列宁曾经这样评价: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驱逐黑暗带来光明

在人类历史上,那些求知、求真、求光明、求自由,宁愿舍弃自我成就大我的伟大人物,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马克思正是其中的一位。

1883年3月14日,在马克思去世的当天,恩格斯在致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信中说:“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想来哺育新旧大陆的无产阶级运动了。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当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那篇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最了解他的恩格斯这样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通过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宿命,“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他剥去纷繁复杂的表象,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分析,打开了人类通向美好生活的大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提供崭新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方法,给予我们清晰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人类认识资本、剩余价值、工人劳动和剥削本质提供最充分最清楚的论证;以科学社会主义,廓清人类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徘徊的迷雾,照亮人类前行的康庄大道。

马克思说:“对于那些以为哲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似乎已经恶化因而感到欢欣鼓舞的懦夫们,哲学再度以普罗米修斯对众神的侍者海尔梅斯所说的话来回答他们:‘你好好听着,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马克思的一生,也像普罗米修斯作为殉道者一样,为人类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给予人类文明得以传播的“火种”。他以普罗米修斯的勇气,无惧政治当局的迫害、逮捕与驱逐。

留下空白又填补空白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的遗体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一个偏僻的角落下葬,同他钟爱的妻子燕妮埋在一起。参加这位伟人葬礼的只有11个人。

恩格斯宣读了自己的悼词,即后来发表的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说:马克思是一位天才的革命家,是世界上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但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人类将永远不会忘记。真理的光辉从来不会被时间磨蚀,反而会在历史的淘洗中越来越耀眼。他逝世后留下的空白,将被无数的后继者所继承。

普鲁士政府迫害马克思、比利时警察局逮捕马克思、遭驱逐中两个孩子夭亡、执政党和反对党对他进行无耻下流的污蔑、所有报刊毫无例外地不登他的文章,他曾经孤立无援。历史终究不会忘记那些推动社会发展的人。马克思所开创的事业,成为近代以来一道无法遏抑的洪流,演绎出壮美的世界历史篇章。马克思在这个世界上只存活了65年,但人们对他的纪念却要比这时间长得多。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去他墓地瞻仰的人多了,献花的人络绎不绝,华尔街的银行家在读他的书,俄罗斯在纪念他,中国人在纪念他,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他。中国雕塑家在他的故乡为其塑像,特里尔发行印有马克思肖像的0元纸钞来纪念他,中国邮政定于2018年5月5日发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不仅仅镌刻在马克思的墓碑上,更铭刻在共产党人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心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