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宣布将推动货车司机入会的消息,让货车司机这一群体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16年公路货运业全年完成总产值3万亿元,占全社会GDP的5%,我国公路货运卡车已达1500万辆,公路货运业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100万人。其中,货运卡车司机是公路货运业的劳动主体,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工作群体。物流货运行业已成为农民工创业择业的主阵地之一。
然而,长久以来,在整个物流产业链中,由于以挂靠公司、个体经营形式为主,缺乏有效的组织形态,卡车司机属于相对弱势群体,缺乏话语权。而且,社会上对卡车司机这一职业存在一定的误解。由于经常出现安全事故、超载超限、破坏道路、污染等负面报道,甚至被等同于“大祸车”。这一现象是由多种复杂的社会原因以及卡车司机工作特性所造成的。
比如,广被诟病的超载、超限问题,卡车司机也有难言的苦衷,虽然不乏一些卡车司机为了盈利而有违规超载行为,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虽然国家有统一的治超政策,但仍存在地方执法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即使卡车司机遵守了一地的规定,也不能保证不违反另一地的规定,一趟行程很可能因为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划而“被超载”。
传化公益慈善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日前发布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显示,执法标准不统一是卡车司机普遍反映的问题。无论是行车还是环保标准都变化得很快,加上各地政策不同,执法标准不统一,给卡车司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有的司机称,拉一趟“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从新疆回来拉大枣,新疆地区给免高速费,甘肃不给免,河北不给免,成都不给免。拉新花生,吉林和辽宁还有黑龙江,季节性免;湖南、湖北长年免费;广东是按照行车证营业证免费,导致卡车司机拉花生时还要惦记着花生价格,哪个地方免费,哪个不免费,有时候挣钱,有时候还赔钱。
这些情况客观上反映出当前各地执法还存在着不够人性化、各自为政的弊端,导致卡车司机遭受“夹板气”。卡车司机作为现代经济体中一分子,折射的是社会经济健康状况。这些看似只是执法中的一些小问题,却可能导致毛细血管堵塞,致使整个经济发展不顺畅。
对于始终“人在途中”的卡车司机而言,道路交通管理制度、行业制度、行业政策等规章制度与其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虽然许多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为营造良性有序的社会环境所必需,但它们带来的一些非意向性后果严重影响到了卡车司机的工作和生计。尤其在现实执法层面上的种种漏洞影响了这一群体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信心。要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各方共同发力,多管齐下,共同营造一个利于卡车司机群体健康长远发展的行业环境。
一要逐步有序地推进非标车型淘汰和车辆环保升级。对于私自非法改装的车辆,严格按照法规要求限时退出,相关损失应由车主自行承担。但是对于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法”非标车辆以及原来“合法”、新规发布后变成“不合法”的车辆,由政府和厂家酌情予以补贴。此外,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对报废的国Ⅲ、国Ⅳ车辆应给予合理补偿。
二要继续整治公路“三乱”,规范路检执法,清理不合理收费。目前有权力对卡车司机执法的有交警、路政、运管、高速公路管理、城管、环保、工商、卫生、动物检疫等多个部门,不同地方和部门对卡车司机的违法违章处罚标准不统一,让卡车司机无所适从。这也为公路“三乱”(在公路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行为提供了潜在可能。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整治“三乱”,环境有所优化,但各种“变通办法”仍然存在。从根子上还是要让执法阳光化,扩大行政公开范围,清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设计“三乱”治理的行政立法活动,保证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三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偷油、偷货、“碰瓷”现象。为执法部门提供相应的专项经费,市场管理部门对销售盗抢货物或油料的地下市场展开严厉打击等。
物流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公路货运是物流运行的主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运输方式。卡车司机的劳动创造应该获得全社会的尊重,更应该获得合理的回报。只有实现货运行业的生态重塑,才能使货车司机更体面、更有尊严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