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期货业的亮点,毫无疑问是国际化。随着3月26日原油期货上市,5月4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将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PTA期货完成引入境外交易者规则制定。未来几个月,期货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中国期货业国际化加速,面对全球竞争,中国期货业是否有信心?
日前,在杭州举行的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上,传出期货界强音:期货业做好了拥抱全球化的准备。
开放的市场充满吸引力
我国商品期货有体量也有质量。商品期货成交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除天然气外,国外市场成熟商品期货品种均已在我国上市。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王明伟表示,从市场主体规模看,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149家期货公司,总资产5246亿元,资产规模超100亿元以上的公司已达13家,服务投资者近128万,全年行业净利润7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期货市场也不例外。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旭峰认为,大市场必然需要更多机构来服务。目前,已有多家外资公司进入期货业。我国一流期货公司在竞争中有充分历练,既有本土优势,又有国际视野。
来自新加坡的辉立期货总裁张赐政告诉记者,开放的中国期货市场充满吸引力。比如,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就让海外机构看到了巨大潜力,它们也会积极参与。
但是,也有人担心外资进入是否不适应中国的监管规则。中国证监会国际业务委员会委员浦伟光表示,目前全球对国际银行、国际券商、期货商的监管要求都提高了。“中餐,可以用叉子吃,西餐也可以用筷子吃。”
期货国际化,还是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APEX亚太交易所创始人朱玉辰表示,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要走两条路,一条路是把境外投资者请进来,比如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的实践;另一条路是“走出去”,把中国的能量延伸出去,比如参与5月底在新加坡开业的亚太交易所经营实践。
服务实体经济探索定价权
市场开放,将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定价权的探索也由此起步。与会人士认为,随着国际化的进展,我国期货交易产生的价格信息从上海、郑州、大连发出,通过国内外产业客户、机构客户的参与,为市场协定价格提供有效参考,总有一天会汇聚成为世人公认的“中国价格”。
这个美好的愿景,建立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大能力上。南华期货副总经理、研究所所长朱斌认为,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的生存资源。期货市场价值的发挥,最重要的是定价功能。目前,期货市场定价功能正慢慢被行业接受。估计再过几年,中国有期货品种的行业与没有期货品种的行业会截然不同,贸易模式完全不一样。
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巡视员鲁东升认为,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与我国是众多大宗商品最大或位居前列的消费国、进口国市场地位还不匹配;要特别重视发挥现货龙头企业的作用,培育更多现货行业龙头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中小经营主体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稳定经营。
国际化带来机遇和挑战
“对大宗商品来说,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交易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政策风险,还有操作性风险和汇率风险。”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副院长高辉认为,尤其是在期货国际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风险点,需要用新风险管理工具加以应对。
中信期货研究咨询部副总经理刘宾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越是价格波动加剧,对实体企业盈利影响加大,就越需要利用期货开展风险对冲。从定价角度来看,借助国际化带来的机遇,把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也是机遇。
浙商期货研究所所长徐文杰提醒,在当前形势下,用衍生品对冲风险时,可能会因贸易摩擦遭遇额外风险。因此,要格外注意管理对冲风险。
刘宾认为,目前期货公司比较分散。虽然一流期货公司占比很高,但是很多小期货公司也处于亏损边缘,这需要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他认为,要进一步提升集中度,增强竞争力。罗旭峰则预判,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期货行业在收购兼并方面也会更进一步。
浙商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军建议,随着互联互通每日额度的扩大,以及沪伦通的临近,希望这部分活水也能更多引入到期货领域。
与会人士还有一个共识:衍生品市场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能变成纯金融工具或者纯玩杠杆,这样极不利于风险防范。预判未来,严监管和开放将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