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5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助大学生找到职业发展之路
韩秉志

每年三四月份,是高校毕业季的重要节点,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会在这段时间里尘埃落定。同往年相比,尽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较去年多出25万人。但在招聘会上,预想中可能出现的焦虑、烦躁、迷茫等情绪,并未在毕业生群体中广泛出现。求职过程中,更多毕业生呈现出理性、乐观与务实的心态。

这样的积极心态是有理由、有现实基础的。从人力资源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用人单位确实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岗位。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在带动就业市场的同时,还促使毕业生在服务业新增就业比重不断提升。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力度空前。就业困难毕业生将获重点帮扶、有就业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进,有望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继续保持平稳。

当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不可盲目乐观。可以预判,今后一段时期,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数量不会少,但是高质量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多。从招聘会的供需情况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知名品牌企业、标杆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一直都广受高校毕业生欢迎。但这些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岗位数量提供较少。

在高校毕业生看来,“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现象并存。受择业观念、价值导向、家庭条件等因素影响,一些毕业生放缓了就业步伐,“不顺从”“不将就”“不着急”成为不少大学生找工作的“信条”。还有部分求职者持“没有理想单位再等等看”的观望心态,或者选择继续读书深造、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选项多了,选择也就更难。如何让大学生更加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就业之路,也是各级政府部门、高校以及大学生本人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选择越是多元,越需要明确自我认知。破解就业难,需要每一个大学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规划,抓住每一个可能出彩的机会。如果等到毕业季才开始琢磨职业规划,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同时,对政府部门来说,面对新形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还要更完善、更精准,在政策调整上应走在市场前面,在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方面,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针对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的需求偏差也需要及时调整,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