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4月28日上午,在湖北省宜昌市至喜长江大桥下的江段,数头江豚在江中嬉戏,它们时而跃出水面展示迷人的“微笑”,时而甩尾潜入水中留下一串水泡——这是湖北以最大力度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例证。
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方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两年来,“生态优先”已成为沿江城市经济发展的共识。长江约6300公里,横贯湖北段就有1000多公里,湖北长江岸线资源居全国第一。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湖北责任重大。
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说,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抓好长江大保护,作为确保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决摒弃牺牲环境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观念,将修复长江生态放在压倒性位置。
保护长江,规划先行。湖北编制实施了《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配套编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建设、产业绿色发展、绿色宜居城镇建设、文化建设等5部专项规划,修改完善多部规划,构建了“1+5+N”的规划体系,从源头上立起生态优先的“规矩”。以负面清单形式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实现“留白”发展,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之内,为未来发展留足绿色空间。
治江还得有硬招。2017年1月份,湖北省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限制在长江干流沿线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项目,禁止新增长江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坚决关停沿江排污不达标企业。这一决定,与已有的水污染防治、秸秆露天禁烧、土壤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衔接,织密保护长江的“法治网”。
湖北还建立了绿色GDP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在全国“百强县市”大冶,乡镇被区分为“优先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等三类功能区,分类考核,不再唯GDP。而且,一份终身追责的“负债表”,督促干部交出一份“绿色资产”明白账。湖北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审计,领导干部在任一方,留下多少“自然资产”,得交一笔明白账。
“强调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追求科学、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湖北省省长王晓东说,湖北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长江真正建设成生态廊道,“坚决防止把长江搞窄了、搞浅了、搞臭了”。
以长江大保护为机遇,湖北优化产业布局。“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一年投资4959亿元,同比增长61.1%;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光电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夯实了绿色产业发展基础。同时,推进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和重大技改项目,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从“化工锁江”到“创新赛跑”,湖北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培育新动能。
在武汉长江新区,长江水体的水质提升成了主要目标,文化长廊、艺术空间、活力秀场、城市阳台、环江绿道,组成了美丽的滨江风景;在宜昌,沿江一公里内化工企业正迁往离长江较远的专业化工园区,向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转型;在荆州,发挥农耕、水乡文化、红色旅游优势,重点打造中心城区休闲观光农业,洪湖市、监利县、公安县水乡湿地旅游业,松滋市、石首市特色生态农业三大休闲农业板块……沐浴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的春光,一幅巨大的长江岸线生态优美画卷,正在湖北铺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