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4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都温江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激发农村双创主体活力
本报记者 乔金亮

长期以来,由于法律和政策限制,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土地经营权都无法抵押贷款。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过近3年的探索,温江区形成了以经营权直接抵押、“经营权+地上附着物”抵押和第三方全程参与市场化风险处置的“温江模式”。

目前,温江区实现农地贷款10.51亿元,其中“土地经营权+质押”“土地经营权+担保”等贷款9.03亿元,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1.48亿元。

具体模式上,温江区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收储公司或国有平台作为抵贷不良资产处置企业,探索“借款人+土地经营权及地上附着物+处置企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处置模式,目前参与市场化处置的企业有3家、银行7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农村产权收储联盟,增强商业银行放贷信心,促进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建立市场主体全方位参与机制,处置企业和农村产权收储联盟全程参与抵押物的价值认定、资产监管和风险处置,协助银行控制抵贷资产风险。

建立农村产权和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是改革第一步。温江区建立了产权交易分中心和收储公司等多层次产权市场体系,并将其整合进“农贷通”统一平台。同时,搭建区镇(街)村(社区)“农贷通”三级物理依托——金融服务站,目前已建立镇(街)金融服务中心10个,村级服务站50个。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是改革的重点。温江区通过“农贷通”平台,将金融服务站植入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抵贷资产(收购)处置、信用信息采集、融资对接服务。同时,创新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为促进产权市场的规范完善,建立了由贷款人、处置企业、借款人、专家库成员和当地村委会成员组成的价格评估机制,对土地经营权价值作出评估,作为市场的价值参照。涉农抵贷资产如何处置?当地创新机制,引入处置企业以发挥收储功能,作为产权交易市场的有益补充,丰富了市场交易层次,提高了抵贷资产处置效率。

农村金融创新是为了服务产业发展。温江探索“土地经营权+产业”,助推“一村一品”发展,先后在幸福村、先锋村、天星村、天源村探索农村金融整村推进模式,4个村实现融资3450万元;探索“土地经营权+项目”,以金融为重点,支持宋家湾房车露营基地、土桥村紫薇田园等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探索“土地经营权+创业”,不断扩大“温江花工”“匠人联盟”影响,激发农村双创主体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