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在新能源生产供给、推动能源转型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亟待突破。
专家表示,部分清洁能源的供给仍然不足。比如,在工业煤改气和北方冬季取暖煤改气等因素的拉动下,天然气需求集中释放,超过供应能力。2017年冬季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气荒”。报告建议,要解决冬季用气紧张状况,从短期来看,要严格执行“压非保民”措施,做好煤改气产销衔接;从长期来看,需要加大天然气供应能力和储气调峰能力建设,扩大进口来源。
为此,还需要在价格方面有配套措施,尽快推出季节性气价,对部分用户实施优惠气价。
专家表示,除了供给不足外,稳定性不足和并网不充分等因素也阻碍了新能源的发展。2017年,我国仍存在弃水、弃风、弃光、核电机组限出力的现象,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仍不能满足非化石电源发展的需求。
为此,报告建议各类非化石电源协调发展,增加有效供给能力;在系统调峰能力无法满足要求时,各类电源都要参与调峰运行。与此同时,扩大峰谷电价应用范围,从消费侧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推广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从供给侧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
针对当前广受关注的西南水电外送这一热点问题,专家表示,一要政府主导,由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力量研究消纳市场和通道落点;二要方向合理,送电方向要符合国家能源流向总格局;三要多方共赢,要充分考虑受端地区的合理诉求。
报告还建议,要加强清洁能源替代,优化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平稳有序转变能源消费方式。煤炭行业宜继续精确实施去产能政策,防范化解炼油产能过剩风险,统筹安排淘汰落后产能与发展先进产能,提高有效供给能力。要有序推进核电发展,协调发展非化石电源,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新能源微网、储能等示范项目推广应用,培育新增长点,尽快形成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