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4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名维和警察的巡逻日记

编者按 2017年,王荣华作为执勤小队一员,参与了我国第五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第三次长途巡逻,为期半个月。此次巡逻区域为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至马里兰州哈勃市一线,创下了该部队进驻任务区以来的三个“最”:巡逻时间最长,巡逻距离最长,巡逻环境最复杂。在巡逻中,队员们顶风雨、冒酷暑,穿梭在雨林、河流、沼泽之间,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回。我们摘编了王荣华在巡逻期间写的6篇日记,让读者在平实的文字中,感受他们作为维和战士,代表国家为世界和平勇于奉献的精神。

8月9日,晴

历经12个小时的奔波,巡逻队伍到达格林维尔市——前中国驻利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区。进入旧营区,整齐的蓝白色板房,房门上若隐若现的编号,宽敞平整的操场,神圣庄严的升旗台映入眼帘,向我们讲述着前四支防暴队战友们在这里拼搏奋斗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这里便是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们曾经的家。环视四周,那棵被维和前辈们多次提到,有“信号塔”之称的大芒果树显得格外醒目。格林维尔通讯信号不佳,手机经常接收不到信号,队员们常常要爬到树上,用那微弱的信号与国内亲人联系。如今,我们换防到首都蒙罗维亚,条件虽然改善了很多,但环境仍然十分艰苦,我们每一名维和队员都在不断继承和发扬着前辈们艰苦奋斗的作风,用我们的汗水书写新的篇章。

8月10日,晴

到营区第二天,一切慢慢走上正轨,大家各自按照分工开始有序搭建小营区。我负责营区周边警戒工作,就在我站岗的时候,一名黑人男子突然兴高采烈地走过来,用蹩脚的中文喊着:“朋友!朋友!”我正在奇怪难道第一次到格林维尔就遇到熟人了吗?还没等我开口询问,他便满脸笑容地问我:“你们搬回来了?”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把我们当成了2016年从格林维尔迁至蒙罗维亚的防暴队了。听到我说只是长巡暂时驻扎时,他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失望,但很快便又高兴起来:“不管怎样,我们都不会忘了你们,这里是你们的家,希望你们多回来看看。”紧接着,这个热情的非洲“哥们儿”主动给我们当起了向导,带我们打水、捡柴火,一直忙活到天黑。

8月11日,晴

在我们旧营地正前方不远处有一块空地,几块木板钉在一起便是球门,当地人便称之为足球场。几个孩子正在球场上追逐奔跑,用一个塑料瓶子当球,踢得异常兴奋。孩子们发现我们,马上围过来。蓝队长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足球送给孩子们,他们立刻像过节一样欢呼雀跃,不停地向我们敬礼,仿佛像得到什么宝贝一般。一个小男孩偷偷拉住我,告诉我:“我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个真正的足球,谢谢你们帮我实现梦想!”希望这个足球,承载着中国防暴队的友好与善良,能够成为孩子们难忘的童年回忆。

8月12日,晴

今天装卸完物资,天已黑,大家的肚子都叽里咕噜地开叫了。我们相互开着玩笑,一会是吃西餐——压缩饼干呢?还是吃中餐——方便面呢?忽然,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大家赶紧朝着香气的源头望去。只见保障组队员已张罗了一桌五菜一汤:辣子鸡、手撕包菜、番茄炒鸡蛋、烧茄子、红烧鱼、鸡汤……饭后,我好奇地问,这么丰富的食材是如何找来的?“大厨”揭开谜底,原来他们在出发前就准备好了泡沫箱和速冻冰块,将处理至半熟的肉类放入泡沫箱内,再加上向当地群众购买的食材,才有了这么一顿丰盛的野营大餐。接下来的日子,“大厨们”每天都会按照这个方式做出可口的饭菜,让队员们在工作之余,吃得舒心、吃得放心。

8月13日,多云

此次长巡,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为乘直升机远赴此地参加活动的联合国秘书长副特别代表提供停机坪、直升机守卫以及要人警卫。到达指定地点后,我们顾不上旅途辛劳,立即投入部署,外围巡逻、高处观察、定点守卫、机动支援人员第一时间到位,虽然烈日炎炎、蚊虫肆虐,但大家一刻都不敢松懈。

终于天空中传来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联合国秘书长副特别代表雅库伯·海罗先生乘坐的直升机缓缓降落。“要人警卫队形,展开!”所有队员按照指令,没有一丝忙乱,一切都如同事先计划的那样顺利。这一刻,我想起看过的各种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场景,想不到今天自己亲身参与了这样令人激动的活动。雅库伯·海罗先生对我们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中国防暴队,表现无与伦比!”

8月14日,多云

任务顺利结束,大家松了一口气。但想不到在返回途中,竟然遭遇了更大考验。那是在稍作休整,原路返回距离首都仅有80余公里之处,由于连日暴雨,通往首都的唯一道路被雨水冲断,道路损毁已有两日之久。就在我们联络支援时,一声熟悉的乡音传来——“同志!你们是中国防暴队?”我们惊讶地望去,是驾车路过的几位中国同胞。当他们听说通行受阻后,便主动表示带我们从小路绕行。一路上,他们的车始终在前开道,遇到水潭、坑洼、桥梁总是先行确认安全才缓慢通过。经过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绕过损毁路段,并与大本营派来的支援部队顺利会合。我们还来不及说声感谢,老乡的车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凌晨3时30分许,我们返回首都蒙罗维亚。1500公里的行程,各种难忘的场景,让我永远铭记。

本报记者 童 政 通讯员 林珉正整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