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从今年5月10日起,桃花源景区门票价格将由原来的每人180元调低至每人128元,门票3日内有效,下调幅度约30%。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旅游正在从过去少数人才能够享受的“奢侈品”,逐渐变成一种大众消费品。与此同时,近年来景区门票“逢节必涨”几乎成了一种惯例,许多旅游者直呼“大好河山游不起”。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抑制门票价格上涨,甚至立下了“3年禁涨价”的“硬杠杠”。然而,解禁年“到期就涨”的现象十分普遍。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景区都凭借固有的资源禀赋“靠山吃山”,或多或少存在着“以景养景”的门票经济问题,把旅游景区看作财政收入的摇钱树。但旅游经济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和人气经济,旅游业应包括吃、住、行、娱乐、购物、交通等多个要素。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只涨不降,折射出部分景区急功近利的心态,把旅游带来的直接门票收入看得太重,却对生态环境、景区建设的整体提升重视不够。如果单纯奉行高价“策略”,以此增加利润,从长远看,必然会影响景区自身乃至景区所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进入全域旅游时代,对任何一个景区来说,要想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舍弃门票“小芝麻”,换取旅游经济发展“大西瓜”。景区减免门票,表面上看貌似在做赔本买卖,实际展现的却是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虽然门票收入减少了,但是游客会增多,在景区产生的消费自然也就相应增加了。有数据表明,旅游产业链产生的效益约为门票收入的7倍,西湖免费开放10多年,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就是很好的例证。
当然,由于各地景区发展阶段、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全面推广免票的时机,或许并不成熟,但能够免费和应该免费开放的景区,要尽快免费开放。一定意义上来说,景区门票降价乃至免费开放,回归其应有的公共属性,既是公众共同的愿望,也是共享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