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祭祀与酒
□ 广 原

对于表达祈盼、感恩、立志的祭祀文化,今天的人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其中的有益因素,在彰显文化自信的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清明前夕,北京太庙举办了一次特殊的祭祀活动——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庄严的仪式,恢弘的礼乐,让人看了不禁沉浸其中,思绪万千。

祭祀在我国历史悠久,并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远古时期,人们对于大自然中的风火雷电、对于农作物的虫害歉收、对于人的生老病死等难以做出科学解释,认为这是某种神力在发挥作用,对其十分敬畏、崇拜,进而形成了一种献食的礼仪。此后,历朝历代对其不断丰富和完善。而今,当代酿酒人借春酿封藏举行大典,怀念古时酿酒先贤,感恩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表达坚守良心酿造好酒的决心,也是一次对中华祭祀文化的传承之举。

此次活动举行地是太庙,这是古代皇家祭祀之地。其实,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这些坛在当时的主要功用就是举办祭祀大典,祈求国泰民安。研究文字的人知道,“坛”的繁体字为“壇”,意思是指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左传》曾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国家大事有两件——祭祀和军事。出于维护统治、治国安邦的需要,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祭祀活动,把祭祀纳入礼制,兴建了大量的祭祀建筑,每年都会举办相关的祭祀典礼。

除了举办祭祀活动、兴建祭祀建筑,古代统治者对祭祀的重视还体现在古代官职的设置中。很多喜欢看历史剧的人都熟悉“国子监祭酒”这样一个官职。所谓祭酒,就是酹酒祭祀。在祭祀仪式上,祭酒的人必须要由尊贵者或年长者来担任。由此发展演变,“祭酒”慢慢就有了“带头人”的意思。据史料记载,西汉平帝时设“六经祭酒”一职,后又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之后,西晋武帝改为“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是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要负责人。此时的“祭酒”跟酒本身已经没有多大的具体关系了。

截至目前,在国内很多地方的民间葬礼或祭祀仪式上,仍是由尊贵者或年长者担当酹酒祭祀的角色,其他亲属则跟随其后作揖、叩拜,表达对逝者的沉痛悼念。笔者老家所在的鲁西南就是如此。

从发明之日起,酒就被视为神圣之物,献酒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程序。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周礼》将祭祀用酒分为“五齐三酒”。“五齐”指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5种不同程度的浊酒。“三酒”指事酒、昔酒、清酒。其中,事酒为因事之酿,时间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时储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为当时酒中之冠。在古代,民间祭祀活动比较普遍,无论是敬天敬地、祭祀祖先或先贤,还是婚丧嫁娶、建屋开渠时,酒都是祭祀的必备用品。

祭祀不等于封建迷信,对于表达祈盼、感恩、立志的祭祀文化,今天的人们仍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其中的有益因素,在彰显文化自信的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