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4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总量达49万份,居世界第二位——
育好中国种 种好中国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近年来,我国种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自主育种能力不断增强、种子质量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国内种企迅速成长,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形成了布局合理、大中小各具特色、上下游相互补充的种业格局。预计到2025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格局基本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种子生产质量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去年以来,种业领域的国内外并购让人眼花缭乱。中国化工巨资收购瑞士先正达,中信农业收购陶氏巴西种子业务,开启了中国种业国际化并购之路。今年3月份,隆平高科公告拟收购联创种业九成股份,并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签约加速布局育种领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0多家种业企业挂牌上市,总市值超千亿元。

在农业农村部日前举行的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将推动种业绿色革命、科技革命和质量变革、企业变革,加快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生产经营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到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格局基本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种子生产质量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自主育种夯实安全基础

资本的“绣球”不断抛向种业,其背后是我国种业的华丽转身。曾几何时,以先玉335为代表的“洋种子”不断占领我国种子市场,一度占有吉林省玉米种子市场的七成份额。目前,我国玉米自主研发品种面积比重由85%恢复增长到90%以上;蔬菜“洋种子”市场份额已降至13%左右;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生产用种,均为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一说到蔬菜种子,有人就说国外品种占80%,其实这仅指青花菜、杂交抗病菠菜、耐抽苔白菜等个别作物。总体看,目前自主选育的蔬菜品种已占87%。”农业农村部种子局副局长吴晓玲说,因为种子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某种作物的生产。适当的进口种子可以满足国内种子的余缺调剂,也是国际惯例。目前,我国进口农作物种子的市场份额仅占3%,美国则占6%,德国高达56%。

“适合越冬温室种植的西葫芦新品种京葫36号,打破了国外公司同类型品种的长期垄断,产业化规模居全国首位;大白菜品种京秋3号,占华北和东北大白菜市场份额的四成,是我国唯一上千万亩的蔬菜品种;京欣系列西瓜在华北、华东等保护地西瓜主产区占有率60%以上。”谈起蔬菜种业的变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深有感触。

近年来,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基地、52个制种大县、49个区域性良繁基地为主体的种子基地“国家队”基本建立。种子质量稳步提升,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供种保障能力有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时期以来,组织实施了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41项,落实中央财政资金20.9亿元。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我国种质资源库的资源保存量年增加1万份以上,目前长期保存总量达到49万份,居世界第二位。

质量兴种加快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种业发展到了新阶段,要加快推进种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种业高质量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种子质量高、品牌响、销路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高、产业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这种转变被业内认为是大势所趋。

从国内看,种业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种业重点由粮食作物向粮经饲作物特别是特色作物转变;育种创新由重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转变。

余欣荣认为,长期以来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一直以产量作为品种审定主要指标,大多数品种需要高水高肥,资源消耗量大。相反,节肥节水节药及适应机械化、轻简化的品种较少,具备节水、节肥、节药特性的育种材料缺乏,影响了绿色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当前,迫切需要构建绿色种业创新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推动种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新一轮绿色品种更新换代。

“针对水资源紧缺状况,河北从资源收集、育种创新、区试推广等环节加大力度,推出了一批小麦节水稳产品种。”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段玲玲说,4年来累计推广节水小麦2200万亩,少采地下水11亿立方米以上,既保粮食安全又遏制地下水超采,该品种已在14个省份推广2000万亩,实现节水40亿立方米、节本增收60亿元。

农业农村部种子局局长张延秋介绍,当前全球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正进入第四次种业科技革命时代。我国数字种业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部门构建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多部门、多环节、多类型的涉种管理服务系统,将全国4000多家企业、3万多个品种、30多万家门店纳入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可追溯体系基本建立,为数字种业奠定了基础。

培育种企带动产业腾飞

种企强则种业兴。隆平高科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表示,该公司以11亿美元收购了陶氏巴西剥离的玉米种子业务,美国玉米研发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玉米种子业务进入全球化,目前已进入全球种业十强,实现了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褚瑞云介绍,山东下放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权限,推进10家国有种子企业改制脱钩,12家企业实施了兼并重组,3家企业获得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计划支持,打造形成了一批以登海玉米、鲁研小麦等为代表的优秀种业品牌。目前,山东持证企业459家,2016年全省种子销售额84亿元,利润13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

上面的案例是全国种企快速发展的缩影。种企在过去的几年间创造了一个奇迹: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全国种企由2011年的8700多家,下降到目前的4300多家,前10强企业市场集中度由15%提高到18%,前50强市场集中度由30%提高到35%,企业“多小散弱”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50强企业年研发投入14亿元,比2011年提高近一倍;企业获得新品种权数量比2011年增长了16倍,品种权申请量超过科研单位,成为育种创新主体。

“以前的种企不少只是卖种子,现在则为农民提供种肥药一体化种植方案,业务向全产业链延伸。”吴晓玲说,随着以育繁推一体化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以区域性、特色化、专业型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分化加剧,种业企业需要迅速找准自身定位,摆脱同质化竞争,推进差异化发展,从而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各具特色、上下游相互补充的种业格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