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明阳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备忘录,拟依据“301调查”对华发动“贸易战”。此后,白宫幕僚又在不同场合表示要和中国谈判,一方面表示“乐观”,另一方面要求中国减少1000亿美元的对美顺差。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日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求中国政府承诺减少1000亿美元的顺差,是缺乏贸易常识和没有逻辑的要求,中国政府不能也不应该接受美方的要求。
逆差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美国301调查后要求谈判的焦点之一,是美中之间存在的贸易不平衡。据美国商务部2月6日公布数据,2017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达3752亿美元。这个数字成为美国近期对华实施贸易制裁、滥用单边行为的重要依据。对此李永表示,“美方应正视造成逆差的原因,贸易是企业做的,不是国家做的,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是由中国政府造成的,逆差背后有很复杂的成因”。除了统计差异外,中美贸易逆差是系统性的经济问题,是由中美双方的经济结构、国际分工、价值链定位等多重因素决定的,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选择的结果,而非政府行为和人为干预导致。中美经贸的现状是中美两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权衡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后做出的商业决策结果,互相选择的标准是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顺差或逆差的考量。
李永表示,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中方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因此也不能对减少顺差做出承诺。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扩大进口、促进与各国的贸易平衡发展。今年11月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就是中国积极扩大进口的有力举措;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外国商品,这些足以证明中国在政策和措施上的诚意和态度。另一方面,政府也加强了对企业合规经营的监督,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求企业在参与国际经贸活动时要严格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归根结底,中美经贸发展依靠的是市场力量和商业规则,中国政府不应该也不能够承诺今年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减少1000亿美元。
中美贸易美国并不吃亏
即便是现在的经贸格局下,美国和美国人民真的“吃亏”了吗?李永说,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依然在用“老套过时”的方法衡量中美经贸关系的得失,这种算法早已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脱节。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曾经提出,现在是“世界制造”的时代,希望各个国家在看待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时,能够从经济全球化的价值链角度出发,不应仅依据从这一国家进出口的产品的价值来计算贸易平衡。李永介绍,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测算,2010年至2013年,以贸易增加值核算的中美贸易顺差相较以传统方式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要低48%至56%。一直以来,中美联合推进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增加值数据库的建设,中美贸易专家也一致认为,推进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的完善和应用有利于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贸易利益的问题。
“但是,美国将经贸关系简单化处理,有选择地忽略中美经贸的现实状况,以及美国在价值链中所得到的利益。”李永说,德意志银行最新研究表明,如果考虑跨国公司子公司在中国直接销售,2015年高达2230亿美元,中美贸易利益总体上还是比较平衡的。李永表示,如果一定要辨别谁获得了贸易利益,从全球价值链以及中美在价值链上的分工来看,虽然贸易顺差在中国,但是利益顺差在美国,美国的算法事实上掩盖了谁是实际的利益获得者。关于美国声称的贸易逆差影响本国就业,李永表示,通过研究,美国的就业率与其进出口经贸额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联性。而一旦采取了对华制裁措施,将对相关的行业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经济,这才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实实在在地伤害美国人民的利益。
贸易战的结果势必两败俱伤
李永认为,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美国特朗普政府似乎在有意弱化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推进器作用,为经贸关系加上本不该有的内涵。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明确表示是针对“中国经济侵略”,直接暴露了301调查背后的冷战思维。似乎有理由做出这样的判断:美国利用单边主义手段的真实目的是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阻止中国和平崛起,将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最终是要扼杀中国的科技发展势头。李永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事实上与美国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和持续禁运有直接关系。中方一直以来积极推动中美科技合作,美方却对此“置若罔闻”,且采取单边主义行动和措施打压中国的发展,这证实了美国不是要认真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逆差”只是借口而已。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中美经贸中的问题,在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合作,而不是冷战思维推动下的“零和竞争”。李永表示,“希望美国能够客观认识中国这个所谓的‘对手’,也希望美方能够清醒地看到,中国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冷静的,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沿着贸易战的路径走下去,其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在美国或许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这恐怕也不是特朗普政府希望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