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慎对待“壳资源”
□ 林 柯

沉寂多日的“壳资源”日前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月23日,证监会发布相关问题与解答称,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这意味着,上会企业一旦IPO被否,不仅短时间内无缘直接IPO,就连借壳“曲线上市”之路也被堵死。

从去年10月份新一届发审委亮相以来,IPO过会率一直保持低位,而并购重组过会率相对较高。在分化格局下,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通过重组上市的意愿较为强烈。但是,按照新规要求,2015年2月份以来被否的IPO项目将受到影响,相关标的资产不能重组上市,这将直接拉低对“壳资源”的需求,利空ST类股票。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新规更多的影响主要在心理层面,不会对“壳资源”带来太多实质性的负面影响。从当前情况看,近年来IPO被否的企业,因为借壳成本高、整合难度大、壳公司质量不稳定、股权稀释严重等因素,重组上市的成功案例并不多。

与此同时,还有观点认为新规利多“壳资源”。因为对于部分IPO希望不大但还算优质的公司来说,如果IPO过不了,公司后期资本运作将有3年的时间限制。所以,这些公司可能会提前退出IPO进程,直接寻求并购重组的渠道,间接上市。此时,借壳反而成了优先选择。

牵动“壳资源”行情的不仅有IPO新规,还有迟迟未落地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获准延长2年,至2020年2月29日。股票注册发行制为何要推迟?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这是因为目前还存在不少与实施注册制改革不完全适应的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简言之,注册制改革实施的条件还不成熟。

在股票发行注册制之下,发行审核机构只需要对发行人的注册文件和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并不需要作实质内容的判断。尽管注册制并不直接等同于没有上市门槛,但门槛势必将有所降低,无形中将导致“壳资源”贬值。而注册制延期,则意味着“壳资源”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具有较高市场价值。

但是,注册制延期并不是“壳资源”的救命稻草。除了部分优质“壳资源”可能继续受到追捧外,大部分质地较差的“壳资源”估值将不可避免地下滑。随着监管趋严和退市制度逐步健全,质地较差的“壳资源”股票不仅难以通过并购重组等卖出好价钱,还会有被退市的风险。

判断“壳资源”未来走向如何,有必要看清监管大势。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完善和细化借壳及卖壳标准,增加对规避借壳的追责,大幅提高借壳门槛和卖壳成本,压缩炒卖“伪壳”和“垃圾壳”的牟利空间。不少“类借壳”、标的资产质量疑点明显和存在利益输送嫌疑的重组方案被终止。监管部门持续打击炒作“壳资源”的决心也没有改变。

此外,从整体市场来看,经过2017年的估值修复,市场对蓝筹股整体也已形成较高预期,接下来,市场将在2017年分化基础上进一步分化,从“价值回归”切换到“价值发现”。市场上“择优而买”的倾向将更加明晰,对于“壳资源”的态度也渐趋理性,对劣质“壳资源”的炒作越来越少。

其实,无论是注册制延期还是IPO新规,都是为了保持市场有序运行,助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是符合现实情况的举措。在此发展趋势下,长远地看,“壳资源”毫无疑问将会贬值,部分劣质“壳公司”也终会逐步被市场淘汰。对此,投资者应谨慎对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