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全国第1亿户市场主体在北京诞生。工商总局局长张茅现场为第1亿户市场主体颁发了营业执照。
该企业联合创始人冯是聪表示,自己3月15日提交了名称审核,开始办理营业执照,没想到只一天时间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而且,通过APP全程电子化办理,他不仅能随时掌握办理进度,还拿到了一张电子营业执照,非常方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从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各环节入手,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重点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众创空间”等改革,实行经营范围申报制度,降低了兴办企业的资金、场地门槛。
同时,政府已将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或取消,并通过推进“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和“多证合一”改革,开展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推进涉企证照事项整合优化,以“减证”促“简政”。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办理营业执照的时间已经缩短到3个工作日。
去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全部开通,电子营业执照全面实施,企业名称库全面放开。许多地方推行手机APP、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最多跑一次”等创新举措,同时建立完善市场主体便捷退出机制。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众投资创业热情得到了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18年3月16日,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其中企业超过了3100万户),5年增加70%以上。这些新增企业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商改4年来(2014年3月1日—2017年年底),新设市场主体6202.81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从改革前的3.1万户增加到5.27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11.23户提高到了目前的21.94户。
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比为80%以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新增市场主体活跃度持续提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对扩大就业和增加税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不减反增,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国报送年报的企业纳税总额由2013年的9.66万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13.65万亿元。纳税主体大幅增加,对税收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
我国的商事制度改革成绩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从2013年度到2017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6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