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2018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3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强富美高”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吴政隆
本报记者 薛海燕
吴政隆

准确把握江苏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抓住用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过硬成果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江苏答卷。新时代江苏的发展,要突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全方位高质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东部经济大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吴政隆认为,江苏的发展变化就是全国的一个生动缩影。

5年来,江苏省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去年达到8.59万亿元,年均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7万元。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7∶45∶50.3,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5万亿元,利润超过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42.7%和3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36万元和1.92万元。动力活力持续迸发。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质量和层次进一步提升,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91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51亿美元。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较2013年提高7.7个百分点达68%,PM2.5平均浓度下降32.9%。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一年比一年好。吴政隆代表说,这一切最根本的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吴政隆代表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十分关心、寄予厚望,要求我们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我们一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过硬成果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江苏答卷,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吴政隆代表说,新时代江苏的发展,要突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全方位高质量。一是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江苏产业基础较好,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6万亿元,但总体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江苏将坚定地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二是着力发展壮大新动能。江苏具有产业基础雄厚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叠加优势,科技与产业结合这篇文章做好了,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就顺畅了。江苏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度”。深化“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对外开放质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三是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是江苏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江苏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构建畅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推动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按照功能定位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四是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必须体现在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心、更安心、更有尊严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苏将把聚焦富民作为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针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短板,着力解决好就业、收入、社保、养老等老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五是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补好短板”,更要“加固底板”。江苏将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房地产、政府性债务等领域的重大风险。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民生福祉的重要着力点和增长点,作为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标杆,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监察执法“四场硬仗”,让江苏天蓝地绿、山清水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