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2018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光下读懂国家账本
曾金华
更多精彩报道请见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预算报告是“国家账本”,明确政府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3月5日,《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里面的每个数字和每条政策,无不引起代表委员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也都能在预算报告中找到答案。

赤字率调低至2.6%、实施万亿元减税降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这些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政策,也是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政策。

作为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政府预算在形式上是“国家账本”,但其内涵和作用远远超越一般的账本。预算制度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位置,政府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预算进行管理。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预算公开,是实现财政民主监督、有效监督的基本前提,也是公众行使知情权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预算公开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预算公开体系基本形成,预算公开方式日益完善。比如,近年来通过预算公开,公众越来越了解“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并能够开展有效监督,“三公”经费实现逐年下降。

预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系列数字和术语容易使人云里雾里。打造“阳光财政”和“阳光政府”,应该使预算易于理解、便于监督。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预算报告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今年的预算报告更加简短精练、重点突出、内容翔实,报告附件更加充实,注释和说明更多,图文结合,提高了可读性。此外,今年首次在预算报告上印制二维码,便于查阅财政政策、财政重点工作等内容。

应该说,近年来贯彻新预算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同时,预算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比如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推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加强年度预算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推进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实施绩效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等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我们相信,预算制度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