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2018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同呵护碧水蓝天
——代表委员建言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月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预备会。人大黑龙江代表团的几位女代表,边走边议生态保护相关话题。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

有信心打赢蓝天保卫战

本报记者 祝惠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说起2017年北京收获274个“蓝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说。

王全代表介绍,在“煤改电”工程中,北沟村全村115户中已有110户用上了“空气源热泵”取暖设备。过去农民烧煤烧柴火取暖,买煤加运输,一个冬天每户村民各种开销大约要4000元。但是用上“空气源热泵”后,一个取暖季只用花3000元。分析原因,王全代表说,这种“热泵”通过用电把水加热实现供暖,每家每户可以自己控制取暖设备的温度,实现随用随开,安全环保。而且“煤改电”用户还享受政府用电专项补贴,采暖季期间执行峰谷分时电价。

王全代表说,现在不烧炕不烧煤,不仅雾霾少了,空气好了,还省钱了。中央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村民们由衷拥护:“锲而不舍治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有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徐恒秋:

强化监管消灭黑臭水体

本报记者 姜 帆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主要是全面实施“水十条”。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徐恒秋说,安徽省重点抓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建成137座污水处理厂,使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了626.74万吨。目前,安徽省217个黑臭水体中已经有137个达到了“不臭不黑”。

徐恒秋代表说,截至2017年9月份,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已全部建立,比国家要求的提前了一年,全省25个不达标水体全部完成达标方案编制。2017年,安徽先后对连续3个月不达标的合肥市十五里河、双桥河,马鞍山市采石河实施流域涉水项目环评限批。

徐恒秋代表认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任务艰巨。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还要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让我们的监管能力更强。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河东区副区长丁梅: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

本报记者 周明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丁梅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构建起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倡导全社会、全民共治理念,鼓励个人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

丁梅委员认为,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解决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公民应当增强环保意识,坚持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每个人都生活在环境中,同时也是环境保护者。扭转环境恶化趋势需要全社会每一个成员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

用行动守护土壤健康

本报记者 乔金亮 杜秀萍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受人多地少的国情制约,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造成质量状况堪忧。部分地区耕地污染较重,南方部分地区耕地重金属污染,西北等地农膜残留较多。因此,土壤污染治理势在必行。”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说。

万连步代表建议,要加大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调查评价、技术示范等工作的资金需求。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农企对接,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耕地质量建设、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调动优势企业参与耕地质量建设的积极性,构建起以市场为主导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运行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厅长蒋和生:

推动污染治理常态化

本报记者 韩秉志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厅长蒋和生带来了多份提案,这些提案内容与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养殖污染等话题密切相关。

蒋和生委员认为,要形成污染治理的常态化机制,首先,需要坚持“防、控、治”三位一体,分门别类加以疏导,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其次,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各部门协调,强化环保、住建、农业、交通、公安等部门的环保责任,共同发力,以整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再次,应加快先进环保技术的应用,完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和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最后,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第三方进行污染治理,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污染治理常态化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