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18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3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的征程呼唤新作为
——代表委员畅谈未来发展新举措新期待
2018年2月2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三亚市市长阿东:

实干绘就美好蓝图

本报记者 何 伟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发展的美好蓝图,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三亚市市长阿东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苦干实干,潜心竭力抓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积极开拓进取。”阿东代表表示,抓工作决不能满足于“一文、二会、三总结”,要结合三亚发展实际,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拿出有底气、接地气的工作方案,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挑战,要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

“艰苦奋斗,玉汝于成。中国人民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只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拼搏、用踏石留印的毅力去创造,创新实干,美好的蓝图定能绘就!”阿东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长陈华元:

国企攻坚勇担当

本报记者 郑明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论述,为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筑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长陈华元表示,中建三局着力将经营管理的体系、资源、政策进一步向基础设施领域倾斜,确保年内新增基础设施从业人员不低于2000人。同时,中建三局在新兴基础设施领域高端切入、打响品牌,为企业结构转型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陈华元代表表示,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央企的存在源于国家赋予的崇高使命,央企的发展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建三局将以敢担当、勇奉献的姿态挑起新时代重任,在改革大潮中奋力搏击,朝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阔步迈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

“保险姓保”归本源

本报记者 周 琳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保险资金应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是保险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业在新时代应有新作为,最大的作为之一就是保险业回归本源,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努力成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在提高保障能力方面,要做得更好。

周延礼委员建议,保险业今后主要应从两方面来做好产品,让“保险姓保”。在产品设计、产品定价上要更加符合广大消费者需要,特别是从潜在保险消费者需求出发。在服务方面,保险业应多研究一些金融科技、保险科技,给保险产品设计和保险服务创造有利的发展契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

新科技“顶天立地”

本报记者 佘惠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院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既要面向国际前沿勇于领跑,也要面向国计民生做好成果转化,做到“顶天立地”。

王建宇代表说,“顶天”指的是前沿科技领域,上海正在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最闪亮的“金字招牌”是科创中心核心区里的张江实验室。该实验室打造以光子科学领域为主的世界级基础大科学设施群,同时凝练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两大攻关研究方向,并形成一个交叉科研方向——类脑智能。

王建宇代表说,“立地”指的是成果转化方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是全国“三权”改革(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首批试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春艳:

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本报记者 倪伟龄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技推广硏究员高春艳表示,农业强是根本,农民富才是目的。想要富农,首先要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提高农产品质量就是提高竞争力;其次要走品牌强农之路,将生态、资源优势变成农业产业、产品竞争优势,提高农产品面向市场营销能力。质量兴农要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做文章。高春艳代表结合调研和工作实际谈到,推进品牌强农之路,要积累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经验,让农村合作社发挥聚集小农户,发展大产业,对接大市场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作用。

高春艳代表建议,对农村合作社要精准投入,将政策和资金落实到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和农民手中。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

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本报记者 周明阳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表示,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北大将持续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和人事制度体系改革,培养更多一流人才,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田刚委员表示,队伍建设是学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北大积极推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及机制创新,建立新聘教师预聘制度。“这种机制对年轻人来说有一定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也是动力,有助于提升激发人才队伍整体竞争力和创造活力。”田刚委员说。

田刚委员表示,北大正通过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促使院系和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增强学生对学习和科研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玉山:

振兴实体经济靠创新

本报记者 温济聪

“发展实体经济的企业,要牢记新时代职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以新作为谱写服务实体经济的新篇章。”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玉山表示,发展好实体经济,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一方面,通过智能制造做好管理创新,把握机遇,做好项目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产学研深度结合,落实企业是产业创新的主体,实现产品技术升级。

马玉山代表介绍,吴忠仪表每年科技投入约8000万元,其中,仅研发投入就达5000多万元。在煤化工关键控制阀的进口替代、深海石油钻探控制阀、西气东输主管线控制阀等多个方面实现应用业绩上的突破,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小董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管理办主任邓桂芳:

基层医疗期待更多支援

本报记者 袁 勇

“过去5年,医疗体制改革初见成效,老百姓看病方便了。我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对此格外有体会。”谈及医疗体制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小董镇中心卫生院乡村医生管理办公室主任邓桂芳感触很深。

邓桂芳代表说,近年来,钦州市把卫生部门上下联动作为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小董镇中心卫生院和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了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协议,第二人民医院每年派出不少于3名医生组成的工作队到小董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工作。同时,第二人民医院每年还在卫生院开展10次以上学术讲座和培训班,培训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

邓桂芳代表表示,基层医疗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完善乡村医生社会保险缴纳制度,减少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本报记者 周 剑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认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兼顾公平与质量。学校之间的差异,除了硬件设施水平,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其中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

戴立益委员认为,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关键是优化教师培养环节和教师资源配置。集团化办学是一种有益探索。通过集团化办学,能让优质资源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带动优质教育资源流动。戴立益委员介绍,作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华东师大在发展过程中,以附属学校为依托,主动发挥教育学科特色优势和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作用,积极为基础教育发展作出贡献。目前,华东师大附属学校在海南、江苏、浙江、福建、四川都有办学的尝试,把成功的经验辐射全国,希望通过集团化办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窦荣兴:

中小银行多“上网”“下乡”

本报记者 周 琳

全国政协委员、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窦荣兴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型商业银行不应满足于通过传统技术手段建设物理网点发展模式,应走出“上网”“下乡”的特色化发展新路。同时,还要积极谋划登陆资本市场,实现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提升。

所谓“上网”,即把握好金融科技机遇。窦荣兴委员表示,过去,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受制于区域限制,只能在特定地域拓展物理网点、开展线下业务。如今,中小型商业银行已进入数字化转型新时期,未来的科技型银行、数字型银行有望从中小商业银行中诞生。

所谓“下乡”,即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窦荣兴委员表示,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给中小银行弯道超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新的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剑锋: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本报记者 熊 丽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互联网领域的许多关键性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标准制定和推动方面话语权不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剑锋表示,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民营IT企业应积极推进关键领域的标准研制,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最好的企业是做标准的,我相信我们有许多技术是可以成为国际标准的。”谈剑锋委员认为,目前,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重要的合作机遇,一方面,民营IT企业可给予网络欠发达国家基本的技术支持与帮助,助推中国自主创新标准在当地实施和落地;另一方面,民营IT企业可在国家有关部门推动下,开展同国际组织、沿线发达国家在网络新兴技术方面的合作,推动中国标准的国际输出,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

促进戏曲旅游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常 理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越发火热,人们在外出旅行时也越来越想深入了解所到之处的历史与文化。”全国政协委员、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表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传承着活态的民族文化基因,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

未来,将戏曲融入旅游,实现旅游+文化的模式,能够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使戏曲和旅游形成良性循环,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

对此,李梅委员建议,要树立政府搭台、剧团与企业唱戏的理念。由政府牵头,合理指导旅游企业与戏曲剧团共同设计开发旅游景区特色文化资源工程、旅游景区特色文化演艺项目工程等,将当地的文化资源高效地转化为文化软实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