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汽车配件领域“隐形冠军”张氏机械:
“小身材”怀揣“大智慧”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刘 伟

奔驰、奥迪、宝马都是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不过它们的配件可不全是自己生产的。比如,后备厢气弹簧用活塞杆、丝杠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小东西”。为它们提供这些产品的企业是位于山东胶州的青岛张氏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张氏机械”)。

凭借多年的精耕细作,张氏机械自主研发的汽车后备厢气弹簧用活塞杆已成功配套各大主流品牌汽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四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张氏机械来说,这一论断不仅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向明灯,也是对企业多年“抱定创新不放松”发展战略的最大肯定。

“张氏机械之所以能让全球汽车企业青睐有加,正是依靠企业技术中心持续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技术工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实体企业,我们必须要发挥好‘专精特新’的优势,让‘小身材’拥有‘大智慧’。”青岛张氏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希铭说。

“对于如今的汽车企业来说,丝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产品了。它被广泛运用于高档汽车座椅和后备厢的汽车配件,很多电动座椅正是因为丝杠的存在才能实现前后调节。但在公司创业初期,国内根本没有一家厂商具备丝杠生产经验,就连国外不少先进配件企业也是一知半解。”张希铭说,意识到丝杠这一产品的巨大市场,张氏机械管理层立刻下定决心研发,哪怕设备、模具、材质都需要从头开始摸索。

“解决问题的捷径其实是存在的,当时德国已经有了很靠谱的整套模具设备,价格在140万元左右,只要直接进口就好。”张氏机械副总经理张茂银说,相较于巨额的设备费用,他更难以释怀的是核心技术老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张茂银的“轴劲”上来了。每天下班后,他都不停地拉着已经退休在家的工程师父亲问这问那,白天回到厂房再带领科研团队一次次试验。磨钝了多少刀头,崩坏了多少杠件,没有人记得清楚。

“那段时间,他走到哪里都提着一个工具包,里面装着各种尺寸的丝杠原件。有一次,一位客商来公司洽谈业务,他就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面无表情地从人家面前‘飘’过去,以至于客商都没意识到自己刚刚巧遇了公司高管。”一位研发人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大笑着告诉记者。

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张氏机械的科研团队终于找到了攻克这一核心难题的关键技术。他们通过新型盐浴氧氮共渗工艺使“柔软”的丝杠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好,抗腐蚀性也有了质的提升。这一切远远超出了国外客商的指标要求。

小小的丝杠从此为张氏机械打开了世界市场的大门。

“我们在2013年就成功推出了丝杠产品,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张茂银告诉记者,公司80%的设备都是自主研发的。凭借此,公司先后斩获青岛市创新型企业、青岛市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及产品、青岛市“市长杯”优秀奖等荣誉。

多年来,公司持续发挥“小而精”的优势,潜心专注于汽车活塞杆及丝杠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远销美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汽车后备厢支撑气弹簧用活塞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27%,座椅气压棒用活塞杆和钢管等核心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惊人的65%。

如今的张氏机械正逐步展现出“隐形冠军”的气质。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张氏机械正带领国内同行,不断提升着中国配件的竞争力与话语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