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继续把国有企业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国企改革、去产能、降成本等举措,进一步推动降杠杆。对此,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积极稳妥降低国企杠杆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重要途径。下一步要推动降低企业杠杆率与国企改革有机结合。
辩证看待“加减法”
“国企降杠杆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认为,做减法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同时,应采取诸如债券、债转股等新的直接融资方式支持去产能企业加快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在降低负债率的基础上实现良性发展。
“国企降杠杆的核心是提高企业收入和效益水平。当前国企效益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到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在转型期仍保持中高速增长,就业也比较稳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经济找到了新动能,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迅速成长。但是,也要看到在这些新动能中,民营经济贡献度较高,部分国企做得不够好。
“从地区来看,经济活力较强的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较高的地区。人们耳熟能详的也主要是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华为、滴滴等民营企业。”许召元说。
“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产业投入作为支撑,不能将这种合理投入的‘加法’与国企降杠杆的‘减法’简单对立,应该辩证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秦海林说:“首先,作为衡量国企降杠杆的主要指标,资产负债率需要高度重视,但也不宜将其妖魔化;其次,在国企降杠杆过程中,要对产能盲目扩张、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非主业投资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要给予负债率低于警戒线或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一定弹性;第三,有些投资是有利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从中长期来看有利于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如果国企不能积极转换发展轨道,还继续沿用以前的发展模式,那么降杠杆的结果可能是国有企业越做越小,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弱。这不是国企降杠杆的初衷。”许召元强调说,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确保国企杠杆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助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切实帮助。
多维度转换新旧动能
国企降杠杆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哪些是新动能呢?对此,秦海林表示,新动能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形成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因此,不能将研发新技术等同于新旧动能转换,这只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真正的新旧动能转换还应包括扶持新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广新模式等多个维度。
“总体来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从以前的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而,凡是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各种改革都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良药。”许召元说。
在工业领域,智能制造与“互联网+”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代表性实现路径。秦海林认为,工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就是通过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不断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和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历史过程。
近年来,工信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据初步摸底,试点示范项目经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32.9%以上,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0.8%,运营成本降低19.3%,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6.3%。
刘志彪分析认为,应用新技术降低国企负债率从而实现良性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体的路径是:研发或技术开发投入增加——工艺流程创新或产品创新——产品竞争力提高——利润增加、财务状态改善——负债率下降。从这个路径不难看出,通过应用新技术降低负债率是一个需要承担风险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更需要有好机制来保证,否则有可能因为技术开发应用失败而加速企业僵尸化。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推进创新驱动的实力和资源都很足。要充分利用我国拥有几千家大型国有企业的优势,开展具有连续性积累特征的创新工作。”刘志彪进一步表示,当下的情况是,民营企业很难在飞机、航空、造船、核电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巨型工业”领域超越国有企业,因此应当进一步推动承担这些任务的国有企业通过创新积累,不断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真正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本身也呼唤体制的不断优化,要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转变经营理念等方面为创新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许召元举例说,宝钢公司虽然处于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中,但近年来一直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工厂建设,并成为工信部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在2015年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宝钢仍然实现了10亿元的利润水平,负债率保持在50%以下。此外,中国中车博采德国西门子、日本新干线、法国阿尔斯通等企业之长,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创新,成功实现了企业升级与效益提升。
推动混改完善治理体系
“要进一步挖掘国企的创新潜力,最根本的还是要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激发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应当通过混改改变国有企业一家独大的情况,通过引入一定持股比重的非国有资本共同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和管理体制,真正转变企业经营方式,更好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许召元说。
“国企创新最需要处理好的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刘志彪认为,一方面,对处于产业成长初期的持续性创新活动,要通过自上而下的产业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和能力的突破;另一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活动主要源于企业家们的创新精神,源于企业员工的进取精神,源于社会和企业形成的活跃自由的探索环境,源于宽容失败的氛围。因此,有关部门可以多采用横向政策,利用竞争刺激、激励、驱动企业向高质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