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谢市民”折射 城市治理理念进步
□ 张 毅

“荣耀属于全市人民,我们为可亲可敬的西安人点赞”。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一封来自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感谢信在当地迅速刷屏。“春节假日,西安空气清新、环境整洁、城市安宁、氛围祥和。取得这样的成效,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汗水与智慧、奉献与包容、热情和微笑……”感谢信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温馨感”让刚刚度过新春佳节的西安市民备感惊喜与欣慰。笔者大概梳理了一下几大城市公众号的转发情况,90%以上的跟帖选择以自豪感、归属感、亲切感等关键词回应上述来自官方的“致意”。

其实,城市决策管理者感谢各界市民的支持参与,并非西安首创,比如各地例行的春节团拜会等也有此意。但选择在公共媒体上如此真诚“温馨表达”且赢得普遍热烈回应的却并不多见。西安市委、市政府的这封感谢信之所以赢得“点赞”,笔者以为,最大的亮点在于“温馨表达”传递出的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从关注城市发展走向重视市民获得感进而凝聚市民归属感的理念之变。

有一个现象,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每逢重要节假日结束,很多城市尤其是一些旅游名城都会盘点“收获”,一时间“盘满钵满”“旅游揽金再创新高”等“喜庆”数据屡屡见诸当地媒体。但热衷此事的往往都是政府部门和媒体,当地百姓却淡然处之。何以如此?因为似乎“与我无干”。西安的这封感谢信之所以打动人心,恰恰就在于其以“荣耀归于市民”并三个“感谢”巧妙地提示出城市形象、城市发展等宏大叙事与市民参与、包容、维护、贡献等细微言行之间的必然联系,消弭了城市发展与市民体验的“疏漠”感,激发了城市形象来自市民贡献的“自豪感”。

“自豪感”必然带来“归属感”。而市民的归属感正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多元化治理的关键所在。笔者曾听过一位市长的感慨:打造城市形象,市民的自身评价和文明言行远比广告宣传更有效。有专家表示,市民对居住城市产生的归属感与其对城市的责任感呈正相关关系。责任感必然催生自觉维护、自觉参与、自觉贡献、自觉包容等正向融入城市治理的行为。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的政府管理,这种旨在“唤醒”全体市民“城市是我家”的“温馨表达”,不仅有利于降低城市治理成本,而且会显著提高城市治理效率,进而真正实现城市治理的良性互动与现代化升级。

社会学上有一个善意交换原则,该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具体到城市治理,城市决策者主动释放真诚的善意治理信号,必将获得市民的善意回应。城市,因人的生产、生活需要而诞生。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才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此而言,西安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市民的“感谢”,无疑是走向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同时更是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时代的新探索。但愿这种“感谢市民”的城市治理理念和行动成为一种习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