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物长宜放眼量
□ 秦 倪

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转型之路无疑是艰难的。但风物长宜放眼量,让产品变得更加合规、更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投资者的心目中,银行理财产品往往是最稳健的品种,这就导致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是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都是安全的,甚至都是“稳赚不赔”的。这实际上是在银行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多年熏陶下,普通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形成了“保本保收益”的思维定式。

然而,这并不是一种成熟的投资理念。一方面,这给了某些银行工作人员借职务职位之便,用假的理财产品来骗取投资者资金的机会;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投资者对收益“刚性兑付”的预期,部分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在达不到收益时采取某些不合规措施填补缺口,而不是真正提高自身投研能力。更有甚者,还存在不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现象。这无疑会埋下风险隐患,长久来看,对投资者也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随着银行理财转型的推进,过去的一些不合规产品也将逐渐消失,银行也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净值型产品的研发上。与此同时,在资产管理市场激烈的竞争下,银行要想稳固“江湖”地位,也需要花大力气,包括加快构建符合银行理财特点的投研体系和能力,并适时加强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投资体验。

与此同时,净值型产品要求投资者自主承担投资风险,伴随转型的逐步推进,投资者也能逐渐改变旧有的相对较为单一的理财观念,真正树立“买者自负,风险自担,收益自担”的成熟投资理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