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里,沙漠里的游客少了,牧民却多了起来,作为孟格图饭馆经理,乌云苏依拉依然忙个不停。
身为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孟格图嘎查的党支部书记,乌云苏依拉已在纳林高勒移民新区生活了12年。用“孟格图”命名的饭馆,不仅缓解了她的乡愁,还同时成了牧民进城就业创业的“孵化器”。
“自从搬入新区住进了额济纳县城,我就彻底放下了牧羊鞭。”巴格那第一次感到牧业转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有电焊这门手艺,想开家电焊铺来维持生活,可当时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乌云苏依拉书记得知后,专程从嘎查帮扶单位——阿拉善盟社保局争取到1万元的电焊设备,让我得以顺利开张。生意稳定后,今年我想扩大业务,第一时间来孟格图饭馆找到乌云苏依拉,在她的担保下,我很快在方大村镇银行拿到5万元贷款。”
每年秋天,额济纳绿洲的胡杨林美轮美奂,使人恍入仙境。赛汉陶来,蒙语意为“美丽的胡杨”,孟格图,蒙语意为“永恒”。怎样才能让这块宝贝绿洲永久保持下去?“必须把过多的牧民、过多的牲畜和过多的生产活动减下来”,已在戈壁深处担任了20年党支部书记的乌云苏依拉深知,“牧民的生产、生态、生活必须寻求更高层次上的有机统一”。
牧业是额济纳旗的传统产业,由于过度放牧,本来就很薄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上世纪末,一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的战役在全国展开,额济纳旗首当其冲。让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的牧民放弃羊鞭,离开世代生活的草原住进城里,大多数农牧民总想不通。牧民出身的乌云苏依拉,同样热恋这片草地。但是,作为党支部书记,乌云苏依拉必须带头行动。她从亲戚开始一家家地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边耐心做群众工作,一边组织嘎查两委班子深入实地做政策宣传,组织农牧民到各迁入区考察学习,使农牧民切身认识到生态恶化带来的后果,看到搬迁转移后生活的希望,打消了嘎查农牧民的顾虑。在她的带动下,孟克图嘎查率先在全旗完成了退牧还草工作。
牧民搬迁到城里后靠什么生活?怎么让农牧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家选我当嘎查党支部书记是信任我,如果我干不出样子来,上对不起党,下对不起嘎查的父老乡亲啊!”乌云苏依拉觉得,要想彻底打消嘎查农牧民的顾虑,必须以身作则,树立一个转移转产的成功典型。经考察调研,她发现纳林高勒新区还没有一家以全套经营蒙古族食品为主的特色餐馆。2005年,她带领一家三口迁入移民新区,开办了首家餐馆——孟格图饭馆。为此,她拿出全部积蓄,并多方贷款近10万元。孟格图饭馆很快火起来了,乌云苏依拉继续投入50多万元扩大规模,把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的小饭馆,逐渐发展成年纯收入50万元的特色餐厅。
乌云苏依拉的现身说法,鼓励了农牧民自力更生和大胆创业,她将经营理念主动传授给想发展三产的搬迁移民,帮助他们跑贷款、出主意、谋发展。几年来,乌云苏依拉为牧民协调贷款累计400多万元。在乌云苏依拉的带动下,全嘎查115户牧民中的81户成功转移到纳林高勒新区,39户成功转产就业,从事餐饮、旅店、运输、修理、电焊等第三产业,每家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如今,孟格图嘎查的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已从10年前的2000多元增加到15700元。
一跃成为移民新区富裕户的乌云苏依拉,带头启动了富帮穷的爱心联动工程。嘎查牧民布日格德饲养生猪遭遇困难,乌云苏依拉知道后,当天送去了500斤饲料;嘎查牧民金旗要建新羊圈,乌云苏依拉把1500元现金送到他手上;贫困户才仁患病入院,乌云苏依拉马上赶到医院为其交上3000元住院费。乌云苏依拉还义务赡养了一位五保户,整整坚持了20年。出资3万余元,帮助嘎查4名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占嘎查一半人口的姐妹都能收到乌云苏依拉送来的礼物……
进入移民区的大部分牧民转产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乌云苏依拉还依然惦记着牧区的孟格图嘎查。嘎查牧民娜仁格日勒因事故瘫痪卧床,至今还同80岁的老母亲生活在牧区。每逢节日,乌云苏依拉都组织嘎查党员、团员去她家打扫卫生,给娜仁格日勒和她的老母亲理发、剪指甲、送生活用品。“乌云苏依拉书记一次去外地,在商店看见一种医用升降床能解决我的护理难题,就自掏腰包给我买回一张。”娜仁格日勒深情地说,乌云书记把孟格图嘎查当作自己的家,我们也把她的“孟格图饭馆”当成了我们在城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