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动转向 不再纯以产量论英雄
□ 乔金亮

日前,农业部宣布,在结构调整方面,今年我国将调减东北寒地井灌稻和南方双季稻产区籼稻1000万亩以上,并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在“藏粮于地”方面,将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扩大到2400万亩,比去年面积翻了一番。笔者以为,这释放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农业政策转向信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大体经历了三轮。第一轮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重点是压粮食作物扩经济作物。第二轮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主要是调整优化农业布局。现在进入了第三轮,就是2015年底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次调整与以往有明显不同。总体来看,前两轮都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内市场相对封闭的背景下展开的,当时主要是粮食相对过剩,但并不是各种作物产量都过剩,现在不仅粮食产量高,其他品种作物产量也日趋增多。因此,这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我国农业发展到较高水平上的主动作为。

从政策来看,过去我们吃不饱,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数量优先、越多越好,工作的导向主要是围着增产转;现在,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数量眼下不再是主要问题,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主要考量。过去,我们是以产量论英雄,谁能育出高产品种、谁能拿出增产措施,谁就是英雄;现在,要改变这种导向,以质量效益论英雄。要加快构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环境友好、绿色发展、质量安全、带动小农户增收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人才、科技、装备等各方面力量聚合到质量兴农上来。

从市场来看,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市场如此,国际市场更是如此。市场竞争是价格、质量、服务的综合竞争,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质同价比服务。客观来说,比价格我们对国外农产品没有优势,但拼质量、拼服务潜力很大。一方面,要念好市场经,更加重视、研究、运用市场,提升质量、培育品牌,推动优质优价,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另一方面,要增加制度供给,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体系,推动科技研发、农业补贴、项目投资等资金主要投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等方面。当然,推进质量兴农,仅靠农业部门很难实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农业、发改、财政、卫生、质监、食药、科技、教育等部门形成合力。同时,要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全面开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