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烛辞旧岁
□ 刘 伟 隋丽君

在胶东,大红烛亮起来,年才来;但今天,那些因过年而形成的技艺渐渐远去了

农历腊月,在山东省胶州市于家村的大集上,不少摊位前都摆着大红蜡烛,上书“年年平安、四季发财、人财两旺、招财进宝”等吉祥话,令人感到年越来越近了。

这些红蜡烛都产自胶州市胶东街道丰隆屯村。在当地,丰隆屯村是有名的“蜡烛村”,传统制蜡手艺传承了150多年。每年一进腊月门,制蜡艺人刘启友便和家人忙碌起来,经过近20道工序生产出的传统大红蜡,备受十里八乡村民的喜爱。

“俺家的制蜡手艺已经传了五代,到现在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刘启友介绍说,胶东地区春节有个风俗,家家户户都要备上两支写着吉祥话的大红蜡烛,从除夕夜到正月十五,每天晚上吃饭时红烛都要亮着,寓意一是为了明堂祭祖先,再就是期盼新的一年里生活红红火火。

制作红蜡的第一步是选苇子,苇子是制作灯芯的主要原料,将芦苇扒叶后切成小段,如果苇子不直,用着不吉利,还得用火进行育直绑钩,然后在苇子上均匀缠上薄薄一层棉絮,用擀面杖压平,这就做好了挂蜡的灯芯,最后给苇子绑上一小块钩子,方便挂蜡烛。

做完灯芯后,接下来就开始熬制牛油,根据蜡烛的大小进行“蘸蜡”。“传统红蜡全部手工制作,过程相当繁琐,至少需要近20道工序才能完成,为了保证质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老刘说。

“家人们在做灯芯的同时将牛油熬好,铁桶散热太快,温度不好控制,所以要放在木桶里,且不断用木棒搅动均匀散热,等到牛油变成白色糊状时就可以蘸蜡了。”刘启友说,如果红蜡在点燃过程中淌油,村民会觉得不吉利,而牛油做大红蜡的最大好处,就是点燃后不“淌油”。

“蘸蜡”就是将做好的灯芯挂在圆形的轮子上,一遍一遍地蘸牛油,每蘸一遍蜡烛的“身材”就会增加一圈,根据蜡烛的大小不同,蘸蜡一般在6—15遍,一对小蜡烛七八两重,大的能达到两斤多。“除了基本的尺寸外,还会根据一些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刘启友表示。

达到预定的直径后,用工具割平芯头,然后成型上色,再用金粉写上祝福的语句,一个传统的红蜡便制作完成了。上色是生产挂蜡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温度必须保持在80℃,温度过高红蜡容易出油,温度过低红蜡会开裂,因此掌握好温度的同时,给蜡烛上色时必须要快,才能保证颜色均匀。

“我十七八岁就开始跟着长辈学习制作蜡烛的手艺,到现在已经30余年。”刘启友感慨道,丰隆屯村原本家家户户做蜡,但现在红蜡的销路一年不如一年,做蜡的村民逐渐减少,目前仅剩下他和自家兄弟还有侄子三家在坚持,侄子也已经40多岁了。

如今,传统大红蜡燃烧时烟比较大,过年点蜡的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都逐渐改用电蜡烛。虽然使用传统红蜡的人越来越少,但刘启友依然舍不得丢弃这门手艺。

下一步,老刘打算将传统红蜡创新一下,在传统蜡烛里添加植物精油,制作各种香熏工艺蜡烛,重振传统蜡烛“雄风”。“毕竟是祖传的手艺,可不能在我这一代失传。”刘启友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