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
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冯 萍

2月8日,农历小年夜,以“声、光、动、奇、秀、巧”著称的淄博花灯让玉黛湖点亮“灯海”。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淄博张店区的“淄博花灯会”在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扎淄博花灯已有50个年头的淄博花灯第五代传人张向仁,看到这一场景很是欣慰。他说,今年的灯会在展区规模、花灯数量、技术含量创下淄博历年花灯艺术节之最。

琉璃烧制技艺展示、生肖剪纸互动体验、胶东花饽饽民俗展、“千年运河曲声扬”曲艺汇演、地方戏曲经典剧目下基层演出等绝技精彩纷呈……同淄博一样,在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期间,山东各地陆续组织开展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据初步统计,山东将举办各类活动700余场,观众将超过1700万人次。

“淄博市专门成立了花灯协会,每年为花灯非物质遗产人申请专项保护经费,调动了我们花灯传承人保护的积极性,更加坚定了我把这一行坚守下去的信心。”张向仁告诉记者,近年来,山东主动推进非遗保护工作,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健全,逐步建立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全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73项,国家级传承人51名。在4家企业设立山东省传统工艺工作站,在2家高校设立“山东省传统工艺重点实验室”。全省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0万个,年营业收入1267亿元,利税135亿元,从业人员300万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